第08版:学术总第85期 >2022-11-22编印

浅谈立德树人,以身立教
刊发日期:2022-11-22 阅读次数: 作者:焦殿云  语音阅读: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一中  焦殿云

内容摘要:

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凭借良好的价值观、德行、信念来感染、影响、教育学生。“少年强则国强”,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要让莘莘学子深知,使一个公民立足于社会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个人的品德。无数个事实告诉我们,以德服人才是立足于社会;长期服务社会;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良好的师德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也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师德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师德的培养,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关键词:师德修养、新形势、师德建设、严谨治学

传统的教育限制了学生活跃思维的形成发展,阻碍了新知识、新技能增长。用传统的方式培养老牌人才已不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必须采用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时获得最新信息,为学生提供获取长知识、长才干的舞台和空间。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相互探讨,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获取新知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成才。然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必须以老师的创新为先导,如果教师思想守旧,不思进取,学生便没有可发挥才能的舞台,也决不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激情。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至少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并与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引导学生时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捷克教育家夸美扭斯说:“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现代素质教育观深入人心,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跟上教育的形式,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德育意识,落实教育实效。下面谈两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为人师者,要先立德。

“师也者,教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中国汉代教育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教育家韩愈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是看来,尽管时代各异,但对教师的标准却又无比相似,都要求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特殊职业。本应首先把自己培养锻炼成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渊博的学识,并乐于善于献身教育事业,能当之无愧地做别人榜样和表率的人。只有如此,才能与教师职业相称。首先,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的职责,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的品质,心中隐蔽的活动,生活中的异常行为……..这一切都应成为教师捕捉的对象,或是因势利导,或是用自己的行为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第二,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崇高的美德,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对学生的真正的教育,教师一定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做到不急不燥,苦口婆心、满腔热忱,以得当的方法将师爱洒在学生的心坎上。严谨治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相信科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明辨是非,认识真假美丑,因此教师必须刻苦学习、更新知识,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第三、热爱学校、为人师表。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是教师的重要品质。所谓热爱学校就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现代分科学的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团结协作,不仅仅限于知识和教学的传授与学习,而且包含着思想感情的交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另一个重要的规范。正如陶行知指出的:“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身去做;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要躬亲共学;要学生遵守的守则,教师要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享、共事、共修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总之,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华、言行举止、生活方式等方面以身立教,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以德修身,方显师者风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树人育人的事业,人格要靠学习来培养,情操只能靠情操来熏陶。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中,我积极学习有关材料,查找自身不足,从而加强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以嘉言懿行、高风亮节投身教育教学,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更需要训练和引导,才能成为自身的行为,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在美的教育中,受到教育,走向高尚,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实践证明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所谓立体化即调动校内外一切力量进行监督、强化教师修养,并制定相关的标准,使教师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培育输送各种为社会所需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知识丰富的人才的重任。教师应该具备细致深刻的观察力,反应灵敏=逻辑性强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的想象力,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同时,还应具备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丰富的情感及其控制力。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实践证明:教师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手段不能代替的。

总之,当代教师更应该彻底贯彻严格执行师德师规的观念,培养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良好的师德,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教师道德是每一个人民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关系到亿万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在强调德育的同时,也应该把师德教育考虑在内。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师德修养与教育法规》陈大伟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师德新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经典读本》陈旭光开明出版社

《高效师德培养艺术实践》贾会彦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