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德育总第87期 >2022-12-06编印

怀念我的恩师赵梅生先生
刊发日期:2022-12-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6-1.jpg

近日,整理恩师赵梅生生前的一些资料,睹物思亲,悲从中来,不可抑止,恩师音容,历历在目……

十余年追随恩师左右,从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山西博物院和太原美术馆的布展,再到赵梅生美术馆开馆仪式的筹备,亲历和见证了恩师艺术事业的绚烂与辉煌,更被恩师的胸襟、勤奋、欹嵚历落、诲人不倦所感动、所激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恩师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他广博的胸襟、包容的格局,如同冬日里煦暖的太阳照亮了身边每一个人。恩师认为想要作好画、必先作好人,“以发自内心的热爱去赞美祖国、描绘时代、刻画生活;再者是做个好人,以德为先、不怕吃亏,先做人、后做事,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平台、更高的发展;最后还要不停地画,画古人没有画过的、画旁人没有画过的,紧跟时代、不断出新,这样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位好画家。”他一直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捐到老”的理念,先后捐赠书画作品1000余幅。2008年,交纳“特殊党费”,并捐赠作品用于支援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恩师缴纳了100万元特殊党费……因此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这样评价恩师画的梅花:“梅生先生前身当是梅,故其落笔得梅之神。昔放翁善吟,一树一梅花,韵味天成,今梅生赵氏画梅,千姿万端以气势取胜。气者,骨也,墨气是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恩师的一生幼学壮行、笔耕不辍。虽然父亲是当地的民间花鸟画师,母亲的剪纸、刺绣在当地亦小有名气,恩师的艺术天赋自然不容忽视,但他今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完全来自他的勤奋。常听到恩师在讲话时谦虚地说“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实中恩师亦是这样做的。他每天完成3幅画作,深耕国画、油画、漫画、年画、连环画以及书法、篆刻、诗文等姊妹艺术,数十年辛勤耕耘,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精品。年近93岁的恩师在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大幅巨作《铁骨英姿》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令特意从北京赶过来观画的专家啧啧赞叹。恩师始终保持着保持旺盛的艺术活力,即使年近百岁,只要身体允许,依然坚持创作,因此恩师的画作技法娴熟、寓意深远,有“老境”而无“老态”洋溢着清新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更令我崇敬和怀念的,是恩师厚积薄发、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恩师善于思考,他的作品既坚持传统又不断开拓创新,有着极强的时代性和人民性。恩师的作品早已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他还在执着探索、不断创新。记得2015年《雪海流香——赵梅生90艺术回顾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时,时任馆长吕章申看到赵老的作品《华山》时不断称赞,“这幅《华山》构图新颖,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画华山的”,并当即决定馆藏这幅作品,这也是建国后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收藏山西画家的作品。恩师在悉心指导我绘画时,总是要求我去“思考”,转换思维,要会“加工”……他的求精创新、与时代同行的精神,激励着广大绘画者勇毅前行。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恩师的一生活跃在教坛,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我无比怀念又无限景仰。恩师对自己的评价永远是“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其次是业余画家”。他从教80年,德艺双馨、桃李满天下,得益于恩师指点的绘画人才也数不胜数,他曾多次参与国家美术教材的编写,为美术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我把最新颁布的《山西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文件拿给他看时,恩师拿过文件非常详细地阅读起来,看到美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他十分高兴,说到“美育教育关键在教师”,并为美术教师如何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师者范也,恩师为广大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用师德的光辉照亮学生成长的行程,因此国家把“人民教师”的金质奖章颁发给他,实至名归。

恩师对我言传身教、悉心指点,鼓励我坚守三尺讲台,在绘画道路中勇于探索,并主动收我为徒,谆谆教诲,使我在迷茫困惑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受益终身。因此传播恩师的美德、思想、艺术成果将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毕生的使命。

恩师赵梅生先生已经仙逝。谨以此文,怀念我的恩师,向恩师学习,教学与创作并举,双向攀登!

作者简介:孙潇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山西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国美术教育》《中国中小学美术》《书法教育》编委,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在多部美术名家专集、美术大赛专集中担任编委,部级、省级师生各类大赛、作品评比等活动中担任评委,个人漫画、摄影、绘画、书法作品发表在多家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