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关注总第88期 >2022-12-13编印

“融入式”打造多元思政教育载体探索立德树人路径
刊发日期:2022-12-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作为一所市属集团化完全中学,在几年的思政建设实践中,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持续探索延伸,丰富多元路径,融合式将思政建设与立德树人并行推进深化内化。思考与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思政建设”是对“为谁培养人?”的行动回应,是“立德树人根本”精准解读的新视角,是“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真践行!

2021年学校由校长牵头,组建教务、教研、政教及资深思政教师精英团队,积极申报课题,在实践基础与理论思考的碰撞中,力求对中学思政教育的手段与途径进行多元探索,并尝试构建我校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努力在“多元”与“一体”两方面做出我们的自主创新。课题在市教科研领导的关注下,成功申报为太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现以课题中期汇报脉络,对我校在思政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思考进行总结。

初步构建我校“大思政”教育体系。以正四棱锥几何体建模大思政体系的“一体”,以“课程思政、班会思政、社团思政、家校思政”为四条侧棱搭建“四维”路径,以“主题思政”为高线的“一线”核心,以“条件保障”为底面的支撑。

1.jpg

微信截图_20221205094629.jpg


  “课程思政”其内涵与外延是包含了所有学科课程在内的课堂教学体系。带着如下问题的思考:如何在校级课程设计中贯彻系统论思想;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如何在其他学科全面展开思政渗透,并落实到每位教师的日常课堂中;如何从教师层面推动各学科思政教学方法创新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初步规划了课程思政体系;研究了如何让思政教育扎根到每节课中的落实措施;开展了相应的教研与活动,以提升思政教学方法和教育水平。

以系统论思想进行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分析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隐性的其他各门学科的特点,制定课程总体规划(见表格)。


2.jpg

  以唯物论视角建立两个抓手,即我校课时教案首页目标栏增设“思政元素”达成;学校听课评课标准增加“思政元素”为必要考察。以常态的物质载体,将抽象的思政教育要求落实到每一课之中。以加强课程思政教研凝结集体智慧,大量课程思政的经典课例汇集,并以共享促进课程思政推进。    

学科课程总体规划

3优秀课例汇编.jpg

优秀课例汇编

4“课时教案”首页设计.jpg

“课时教案”首页设计

5“听课评课笔记”评课标准的设计.jpg

“听课评课笔记”评课标准的设计

“班会思政”是基于对传统班会课管理引导固化的创新尝试。传统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纪律管理和情绪管理,在以政教处和班主任为执行主体的长期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有的管理和引导工作要想摆脱说教并真正实现学生在心底深处的认同,必须融入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几个思考:如何让班会课变得更有温度和厚度;如何启动班会思政课的教研;如何初步形成班会思政课的初高中一体化建设。我们开始了对班会思政课经典主题的探索,请政治教研组的教师们成为班会思政课的横向合作教研主体,开始研究怎样合理地纵向分配好班会思政课的教育内容。确定了“爱”“美”“信”“思”的四个主题系列,目前“爱”“美”系列主题已开发实践,效果良好。以同一班会主题阶段划分,推进初高中一体化建设,结合学生年龄及成长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梯度事例、子话题及教育方法落实因材施教。以系列关乎学生终生成长的核心素养与性格养成方面的班会主题,持续挖掘内涵创新,以“多主体”参与共育的初践,持续拓展主体创新。

已完成了“爱”系列共五个篇章:《感恩有你——爱父母敬老师》《五星红旗 我为你骄傲——爱祖国》《深读马列经典 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爱真理》《百年树人,源远流长,阳光二外,续写华章——爱学校》和《“疫”无反顾不负韶华 砥砺前行共克时艰——爱生命》;以及“美”系列共四个篇章:《生肖之美——牛年犇起来》《美食之美——面食之美 山西味道》《礼仪之美——明礼修身 致知于行》和《建筑之美——土木华章 山西底蕴》。

6“爱”系列之《和光同行》.jpg

“爱”系列之《和光同行》

 “社团思政”旨在调动激发学生主体,以中学学生社团载体拓宽思政渠道。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自由度高、灵活性强,带着如何实现“自由”与“限制”的辩证统一;如何充分发挥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的思考,加强了对团委教师及社团指导教师的思政培训;结合社团特点进行思政主题开发。具有不同性质、特点、功能的不同社团,也集聚了不同爱好的学生群,他们也是活力和主动性较强的学生,社团还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强的地方,在我们限定的思政主题下,如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出新的思政教育活动新模式,反复讨论与尝试后,将公民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投票、民主协商与民主决策机制引入社团思政,收效甚佳。

我校社团思政目前已进行过的主题活动有:传统文化主题、慈善主题、抗疫主题等。

7-.jpg

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引入社团思政的决策与执行环节,这个过程本身就极具思政教育价值。

8-.jpg


 “家校思政”因其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建立在开放的家校关系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教育维度,家校思政对接的教育主体与客体是家长与家庭,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学校、校内部门与教师,因此与其所展开的各项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家校思政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基于如何构建顺畅的家校对话机制,如何实现家校共育、共建和共同成长,进而如何建立彼此信任。我们坚定认为,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必须教育家长,使家长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积极探索家校对话渠道:在《致家长的一封信》后增设家长反馈表,归纳共性与个性两方面诉求,后再进一步对家长反馈回馈;持之以恒落实教师全员家访,辅助调节家庭关系;举办品质“家长开放日”,拉近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增加家校互动,探索家校共育,通过线上、线下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堂,如面向毕业生家长进行的“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实践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家长开设的“亲心善语网络课程”等。我们在实践层面极大丰富了与家长、学生交流的具体形式,如常态持续性家访、家长开放日、父母孩子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心灵沟通”活动、“一起,更幸福”活动、“生活缔造者”活动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调节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引入了心理咨询教师,且心理咨询教师服务的对象既有学生,还有家长。

9-.jpg

10-.jpg

  

12-.jpg

13-.jpg

14-.jpg

“主题思政”是我校思政体系中“一线”的“一”,对照“四维”的“多”,是魂与体的关系。主题思政是我校的自主创新,在该领域必须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度”与边界的问题。基于厘清“一线”与“四维”的关系,如何合理确定“一线”的主题并初步进行实践的思考,基于“四维”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感性材料丰富但呈现碎片化,囿于缺乏有序整合,需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理性分析、统筹规划。

以系统思维总揽大局,做好“顶层设计”的思考与研究,以更高级的形态构建学校思政教育体系与动态机制,确立“一线”为核心,厘清了“常态主题思政教育”和“动态主题思政教育”两种情形。

明确了“常态主题思政教育”的内涵,它是培养所有时代新人都应具有的正确“三观”的主题,是具有普遍性的经典主题,是主旋律,适用于历届学生的思政教育,可长期进行。如:“四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主题,如“爱、美、信、思”教育主题、如“山西历史文化资源”教育主题等。

明确了“动态主题思政教育”的内涵,它是呼应时代变化主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紧扣学生生活,与时俱进、动态确定的主题。其时效性强,鲜活生动,更受学生欢迎,与“常态主题”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目前我们以“十九届六中全会”进行过一次动态主题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15-.jpg


“一线”主题思政是我校的原始创新,它的“新”,在于主题思政这条主线所发挥的辐射作用,最终推动了我校思政教育多元一体的体系构建。

另外,学校以校园文化设计、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试点等丰盈思政资源、拓宽思政渠道。在图书馆建立“校园马克思主义书房”,在教学公共场所建立“思政文化长廊”,通过思政阵地,耳濡目染让师生将思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年9月与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省实验小学签署了“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校”协议,深化大思政教育内涵,主动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16-.jpg

17-.jpg


结合学校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初步构建了二外思政建设的特色“一校一案”。对标教育部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更鲜明,工作原则更明晰,工作目标更具象。特别是五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即深化教学管理创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研工作机制,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对学校落实思政课建设极具指导意义。展望未来,二外人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师生的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恪守“立德 笃学 务实 创新”的校训,持续内化深化学校立德树人根本,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体系,以思政建设真行动践行“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教育使命!

点评: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在探索“融入式”打造、多元思政教育载体方面总结出一系列立德树人的育人路径和经验,其特点优势表现在:方法维度体现在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空间维度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内涵维度体现在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上述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点评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恒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