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要使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就必须激发科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科学 兴趣 激发
激发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既培养共性又发展个性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就不是老师满堂灌,而要用启发式让学生发挥积极思考的作用。启发式的范围很广,有课堂教学中的启发,有课外学习中的启发。激发兴趣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科学活动之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来于何处?来于他们的心理规律。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生对世间的未知知识充满好奇,充满探究欲望,遵循这种心理规律,就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兴趣激发。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有限,选取内容要尽可能贴近他们的生活。生活中的现象很多都充满科学原理,从生活中的现象揭示科学原理,是激发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发动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奇异现象(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产生了疑问的现象),由老师揭示科学原理,学生是兴趣十足的。这样,探求未知领域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例如,布置学生收集他们觉得奇妙的现象,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人人都有收获。现选一些为例来说明。现象一、原来的生活中用的木杆秤,为什么物体重,秤砣轻,但又平衡?老师揭示原理。这是一个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这样的:杠杆分别有一个支点,重力点和动力点。重力点就是放重物(被杠杆承受的物体)的地方。动力点就是用力的地方。平衡公式是:重力×重力臂=动力×动力臂。在木杆秤上,被称的物体的重量×提绳(支点)点到物体的距离=秤砣重量×提绳点到秤砣的距离。这就是被称的物体越重,秤砣越往秤杆末端的道理。越往秤杆末端,刻度显示的重量就越重。同学们听了,啊的一声。原来是这样的科学道理。老师又接着说,这个公式原理是物理和数学的结合。是物理科学原理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使同学们对科学里的知识更有兴趣了,对科学的探究欲更强了。现象二、农村的巫师,老师讲过那是迷信,是骗钱的把戏,但我们村子里有的人病了,去找巫师驱了邪还好转了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老师揭秘:同学们也许听到过民间对所谓鬼神的一句话是“信者有,不信者无”。也就是说,你相信有鬼,巫师说你是受了邪得的病,驱了邪病就会好。见到巫师口中念念有词,燃了香火纸钱,说鬼邪已跑了,这时病人就相信了,心情放松了。心情一好,生理反应就是显得病情减轻了。心情好会增强免疫力。这种治病方式只适用于一般的小病。对大病是无效的。曾有人胃疼,去找医生。这时如果医生给打一针汽水,说是青霉素,病人一时也会精神为之一振,感觉病情减轻了很多。这就是心理作用。因为相信青霉素消炎的效果好。现在看见打了“青霉素”,由于心理作用,心情便好了,就感觉病情减轻了。巫师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来骗钱的。如果病人不相信鬼神的存在,或知道那是汽水而不是青霉素,就丝毫也不会感到病情有好转。听了老师的讲解,懂得了相信科学,有病及时找医生才不会耽误治疗。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更浓了。
自做科学小实验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例:学了水流动产生冲击力的知识后,老师布置学生自制简单的学具进行实验。即自制简单的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来。这个实验,学生们十分有兴趣。他们回家找来一块白萝卜,切下圆形的片,在边沿嵌上密密的叶片。中间穿一根竹签,就是轮轴。在流水沟里把萝卜水轮固定在两根支架上,慢慢放低支架,让流水冲击轮片,水轮就转动起来了。这时就可以想象推理,假如在水轮一侧的轴上安装一个皮带轮。在一定距离处安装一部微型发电机,用皮带将水轮机皮带轮和发电机皮带轮连起来,水轮机转动了,发电机就转动了。如果安装上相应的输电装置,就可以输出电流了。同学们都在家里完成了这个作业,并写成了制作和实验报告。还把水轮带到了班上,在同学间交流。同学的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同学们倍感自豪,对学习科学知识更有兴趣了。又例:又有一个学生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有个表演者躺在地上,另外的人往肚子上放上三块石板,每块大约20斤。表演者鼓起气承受住这三块石板。这时一个大汉抡起大锤砸在石板上,石板碎了,那人的肚面完好无损。这人的气功真的这般了的吗?老师揭示原理。气功有没有呢?是有的,但没像表演者那么神奇。这个表演者其他人也能充当。试想,如果肚子上不放石板,大锤砸在肚子上,再好的气功也会受伤,甚至被砸死。如果放一块石板呢?大锤砸上去,石板就承受了大部分重力了,肚子承受的力就少了。肚子不会受伤。放的石板越多(可承受的范围内)石板承受的力越多,肚子承受的力就越小。只承受了砸的力和石板的压力,没直接承受大锤集中砸的力,接触面很少,压强越大,越易受伤。这是物理学原理的表演。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讲解,又长了智慧了,对学习科学知识又增添了兴趣了。又例:平时看见电影里和现实中的直升飞机,也感到神奇。一般飞机是需要跑道的,可是直升飞机却垂直起降,那背上的风转子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告诉同学们那是你们玩的一个竹蜻蜓的原理。仔细研究竹蜻蜓的原理就知道了。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每人都自制了一个竹蜻蜓,用手一搓竹蜻蜓柄,竹蜻蜓就飞上天空去了。同学们十分的自豪。自豪的是他们又增添了科学见识,而且能亲自进行简易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科学知识更有兴趣了。
总之,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方法是多样的,应不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解读分析》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