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学术·综合总第91期 >2023-01-03编印

立德树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刊发日期:2023-01-03 阅读次数: 作者:太原市小店区小店街道第二初级中学校 张跃琴  语音阅读:

文章摘要: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关键词:立德  师德  学德

正文:

《左传》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夯实了教师立德树人的基础。

有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是树人的基础,而身正是树人的根基。立德树人,需要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有扎实的学风,正派的作风。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如果我们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就能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但总的来说,教师能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进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我认为,这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师德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成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科研的求真无止境,教学的求新亦无止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直接影响。如何将自身科研的发展进步与教书育人的实践相结合,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命题。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社会需要的将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新型人才。

立德树人,要做一个学高的老师,要做一个身正的老师,要在一点一滴中立德树人。

  冰心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

  有了一颗爱心,才会有一张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帮手,助其自信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弥勒,育其责任感!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们教师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不断进取的教师精神,铸成了教师立德树人的核心——奉献。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我们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光斑斓里放歌”。

立“德”,“德”在教师的“德”,亦在学生的“德”。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打下怎样的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首先有“德”,然后再有才,有综合素养,能够精神饱满、个性独立,去迎接新的挑战。

先说“德”,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中就谈到“德”,我对“德”的理解就是学生要有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热爱集体、懂得孝道、学会感恩、诚实善良、遵规守纪等等。为此,结合我校特色教育,即国学经典教育,也即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我们的载体是《弟子规》《三字经》、国学等,通过道德讲堂、晨午检诵读等形式展开活动,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要渗透到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加以强化。如全体家长学生参加的感恩教育、募捐活动、上街清理小广告、我帮父母做家务等,要树立榜样,典型引路,在活动中体验,加以强化德育影响,力求使学生积极向上、快乐成长,成为有“德”的人。有“德”的人是好人,好人还需有才,才也即能力,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能力,再就是综合素养。

先说学习能力。主阵地是课堂,即聚焦课堂。参观了好多学校,教师依然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能力。我们学校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目标——预习检测——合作探究——当堂达标,但又不拘泥于模式,教无定法,好的课堂是生动的,活泼的,思维活跃的,全员参与的,落实到位的。

同时还要加强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德有分数还不够,还得有艺术修养。办法是社团活动,让所有的学生有爱好,有爱好的学生有特长。每个个体存在差异,但总有感兴趣的,有亮点,找出自信点再迁移到其它方面,趋向完美。

立德树人——师德、学德兼得。

我们是教师,我们的奉献应该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我们的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我们的奉献像一泓清泉,是长年的流淌,是不计名利的付出。

桃花开了又谢了,燕子去了又来了,学生来了又走了,我们依然坚守在这儿,守着我们的乐士,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日子就这样过着,平凡却不平淡。一切都好像没有变,唯一变化的是我日益衰老的容颜,与之沉淀的,是我依旧年轻不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