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学术·综合总第91期 >2023-01-03编印

你好,我的“课间十分钟”! ——大班下学期向往入学教育案例
刊发日期:2023-01-03 阅读次数: 作者:太原市育红幼儿园 潘宏音  语音阅读:

一、案例背景

大班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步入小学后,每天都要面对的活动。短短十分钟既有孩子们对时间的珍惜和把握,也有自理能力、规划能力与执行力以及自制力的锻炼。这天早餐刚刚结束,萌萌就急匆匆地向我跑来,告诉我她的“课间计划”——喝水、画画、玩游戏,可是十分钟真的可以完成这么多事情吗?在这十分钟内孩子们将会有怎样的探索和体验。

7-论文1.jpg

二、案例描述

1.探秘“课间十分钟”

伴随着铃声的响起,课间十分钟结束了,萌萌却猛然起身,瞪大眼睛说:“老师,我还没画完,还没和妹妹玩游戏呢!”萌萌的计划只进行了一半,时间就到了。借着萌萌的问题,我们便开始了讨论。

“刚才课间十分钟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我提出了问题。

张胤轩:“刚才铃声响的时候,萌萌说她还有好多事情都没做?”

我接着问:“萌萌的计划为什么没能完成?”

恬恬:“我觉的是萌萌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洋洋:“是呀,十分钟很短,我也只是喝了一大杯水,说了会儿话,时间就到了。”

这时,雨萱却说:“十分钟这么短,我们是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了!”孩子们瞬间安静了。是啊,十分钟到底有多长,我们又可以完成哪些事情?我和孩子们约定今天回家做一个时间小游戏,看看不同的时间都能完成哪些事情。

分析:“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大班幼儿典型的年龄特点,当听到“课间十分钟”这个新名词时,他们便提出的了初步的设想和计划。然而,大班幼儿具有初步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能力,我们便借着萌萌的“问题”,进行了回顾、交流、探讨。恬恬通过与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了萌萌未能完成计划的原因是她想要完成的事情过多,而十分钟却是有限的。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产生了,那就是该如何规划课间十分钟。

2.我的课间“再”体验

周末亲子时光,孩子们分别记录了自己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并和同伴分享交流着。

7-论文2.jpg

“小朋友们在不同的时间都完成了不同的事情,今天我想请你们为自己做一个课间计划,看看我们是否能完成!”我提出了挑战。

就这样孩子们做好计划后,课间“再”体验便开始了。这一次,我特意在时间还剩两分钟时进行了提示。只见,孩子们有的立刻起身就向卫生间冲去,有的匆匆喝完最后一口水就跑去放杯子,还有的则依旧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画画、做手工。铃声响了,新的问题也产生了。

就在孩子们相互交流时,雨萱说:“潘老师,我想上厕所,课间的时候我忘记了。”待雨萱回到座位后,我接着说:“为什么要有课间十分钟呢?”

洋洋:“妈妈说我们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我:“哪些事情在课间是最重要的,且必须完成的呢?”

恬恬:“上厕所。”

祎祎:“可是,我也很想去跳跳绳,我可以回来再上厕所!”

我继续问:“应该先做哪件事?”

恬恬:“还是上厕所,因为小学的厕所不在教室里面,而且上课就不能随便离开座位。”

我继续说:“如果再做一次课间计划,你们会怎么安排呢?”

分析: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如果一味地让孩子对“时间”凭空想象,并不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而时间小游戏能借助具体的事情,将时间“物化”,建立初步的时间感知。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却难以合理规划安排一个时段的活动。

3.你好,“课间十分钟”

“萌萌,你怎么没做计划呢?”萌萌看着我说:“我还想和上次一样,可是我觉得完成不了,怎么办呢!”于是,我暂停活动,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小学半日课表,让孩子们观察。

萌萌:“小学真的有这么多‘课间十分钟’吗?”

我:“每节课后都会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一个上午有三个‘课间十分钟’。”

“我知道了!”恬恬高声说:“我们可以把想做的事情分开做!”

我:“真不错,我们需要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比如上厕所,其他喜欢的事情可以分到每个‘课间十分钟’去完成。”

听到这里,萌萌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课间计划。过了一会儿,她笑着向我跑来:“每一个课间十分钟我都要先上厕所,然后第一个我可以看书,第二个画画,第三个和妹妹玩踩影子的游戏,这下我的想做的事情就都能完成了!”

分析:虽然,新的问题产生了:多项喜欢的事情该如何安排?但是,他们能通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分开做”成为了很好的解决策略。从孩子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对本次探索中的发现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支持与发展

1.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鼓励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萌萌提出设想后,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与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幼儿通过“试错”来进行探究。采用问题回顾、情景再现、事件对比(同伴间)等方式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帮助幼儿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借助“时间小游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感”。

“时间”对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来时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易感知。而时间小游戏,能帮助幼儿将“时间”物化到一件具体的事情上,较好地建立时间感,不仅丰富了观察经验,也学会了探究方法;不仅提升了执行力,也能激发幼儿对时间的珍惜和把握。

3.在不断的探究中建立美好的向往,做好入学适应。

在本次的活动中,对小学生活的提前了解,不仅能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还能帮助他们学会计划安排,做好事务能力上的准备,比如时间的规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四、感悟与启示

1.身心发展是基础,有效教育是关键。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有上小学的愿望,是幼儿开启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感动力,也是重要的入学心理准备。因此,教育者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探究活动,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究,帮助他们理清主次,由浅入深的实施教育。

  2.多种教育资源是保障,家园共育是途径。

《纲要》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时间观念的培养仅仅靠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以及家园一致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搭建平台,互动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为大班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