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晶 孙瑶 通讯员 高晶)近日,太原市小店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通过推进项目化学习研究,旨在以项目式作业为抓手,让作业真正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项目由来
数学学科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真正直观感受,因此安排这个项目化学习。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猜想、推算、验证、联想等方法,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一亿粒大米有多重?一亿滴水有多重?一亿个鸡蛋有多重?写一亿个“正”字要多长时间?一亿枚一元硬币排成一排有多长?走一亿步有多长?一亿张纸多厚?
在四年级数学组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或独立探究,或两两合作,或与家庭成员一起设计研究方案,通过猜测—实验—推算等活动,体会、领悟“由局部推算出整体”的研究方法,感受一亿的大小。
项目进行时
“我先将十枚硬币摆成一行,进行测量再推算;我先数出一百粒大米,称重,再推算;你看我先测量迈一步的长度……”学生在探究中经历了“由部分推算整体”的过程,运用猜测、实验、推算等方法,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探究进行时,孩子们兴致很高,耐心又认真。
探究成果展示
活动是探索,探索要有成果,孩子们把自己的探索过程、结论,及收获与感悟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一张张实践报告见证着孩子成长中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一粒米,一个鸡蛋,一枚硬币——这些很小很小的事物也不可小觑,因为它们积攒在一起,会有很大很大的能量。不管多大的数,研究的方法是一样的,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操作,有序推算,从而得出结论。
本次数学项目式学习活动集趣味性、实践性、体验式为一体,是该校又一次“双减”大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孩子们将自己探索,将数学所学与生活所见,所想巧妙结合,使数学成为“会生长”的数学,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学着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