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学生需要认识到习作是为了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够用手中的笔触记录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场景,也可以在习作中陶冶情感等等。可目前学生习作水平和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贫乏、语言枯燥无味的现象普遍,更有甚者屡屡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应用“大语文教育观”实施作文教学与习作评价。立足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社会生活连接起来,把学生个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与社会生活技能的提高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以课堂为轴心、由学校传授、家庭生活、社会实践构成三维坐标的习作学习与评价体系。
一、“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习作评价强调语文知识结构完整、人文素养与语文思想的形成。
从语文学科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来说,语文教师往往从应试角度出发,囿于对文本中字、词、句、篇的分析和课文的主题、题材、结构、修辞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指导,也忽视了人文素养以及语文思想的形成。“大语文观”则是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以及习作练习,在习作评价中教师加强对“大语文观”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打破应试考试的局限和要求,更加侧重人文素养以及语文思想的形成,学生也会不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并在写作中呈现出更加精彩的写作内容。
教师首先要做好教材内容的梳理工作,完善习作教学体系。通过对语文习作单元的要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教材中对于写作章节的安排不管是内容还是难度上都是螺旋上升的,为此,教师可以融入“大语文观”坚持的完整结构思想,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将学生在生活方面的认知以及在写作方面的成长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使习作评价更加科学且深入。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生活与成长的写作内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处于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如《生活万花筒》是四年级语文习作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立足生活讲述和记录生活中的难忘事情,《____让生活更美好》是六年级的写作内容,也是对四年级《生活万花筒》内容的延伸,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单元内容联系起来,让习作的评价更加体系化。
教师在习作评价中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不管是认知还是写作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教师不能站在同一个高度要求学生,教师在将“大语文观”应用到习作评价时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在必要的条件下可参考新课标要求,比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在习作评价中应该关注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情况、语言组织情况以及文章前后内容的联系等等,而对于六年级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规范的评价,并提高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比如习作内容是否丰富,习作内容是否具有逻辑性,行文方式十分多样化等,这都会促进小学语文习作评价工作的发展,也可以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二、“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习作评价注重走进生活、融入生活,以感受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在“大语文教育观”中强调教师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把传授写作知识、发展作文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全面、整体、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的培养训练。为了保障学生习作水平和写作效果,教师有必要将写作评价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写作能力,同时还要看其是否能够真正地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引导学生将写作学习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学生感受习作思路不仅局限于课堂,习作本身就是从生活中取材,观察视角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延展、开拓。
以《这儿真美》习作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一处自然界中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并且分析这个地方风景的一个特点,用好词好句将景物优美的风景用文字展现出来。在本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一处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处风景或者一个景物,让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作,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评价上更加侧重学生是否具备了仔细观察能力,是否能够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是否在遣词造句上更加突出等等,这种写作评价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评价,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为此,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写作评价中教师可以渗透“大语文观”。《这儿真美》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本篇文章写作是围绕景物展开,要想让学生将景物写的更加生动具体,就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社会生活,记录自然界中的景物。比如花草是景物中的一个组成,小树是景物中的组成部分,河流也是景物中的组成部分,而不管是花草还是树木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为此,在本篇习作评价中,教师改变评价观念,不再侧重对学生遣词造句进行评价,而是注重对学生融入生活的情况评价。融入生活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记日记,记录景物中花草树木的成长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日记记录情况进行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在写作中主动加强与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地联系生活[2]。
三、“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习作评价要求立足整体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大语文教育观”中强调要立足整体教育,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写作要求与学生习作内容,用更加全面的思想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足整体教育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十分关键,它体现出人们对知识的辩证看法,也体现出教育的进步,如果教师不能立足整体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将会让学生的习作过程变得更加被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难以保障。为此,教师更有必要立足整体教育,完善习作评价体系,助力语文教学工作发展。
写作教学与传统的语文知识教学一样,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责任,也需要加强学生素质品质教育,让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比如以《我想对您说》单元写作为例,本次写作是让善于观察细节,察觉生活中细腻的情感,感受父母或者长辈对自己深厚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尊重长辈的优良品质,并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孝道文化。但是在传统的写作评价中教师更加侧重学生在人物刻画上是否生动,在叙事描写上是否完整,在写作素材上是否完善等等,忽视了写作所具有的德育教育效果。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大语文观”的研究,立足“大语文观”下的整体教学思想,在写作评价中增加德智体美劳的元素。因此,在《我想对您说》的写作评价中,教师可以侧重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比如教师可以明确写作评价指标,将学生的尊老爱幼精神、品德素养等作为写作评价的重要模块,同时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丰富评价内容,让学生在习作评价目标的引导下提高写作能力,加强素质和道德品质建设。
综上所述,“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创新与颠覆,它适应了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有必要以习作教学为载体,抓住习作评价环节,向学生渗透“大语文观”,让学生可以在现代习作评价观念的影响和感染下不断优化习作内容,让习作内容更加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学语文习作评价将会在“大语文观”的推动下朝着更加完善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