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素材来自悠游阅读·成长计划,属于绘本教学。而绘本内容插图多,语言文字较少,这就需要老师搭建大量的支架,帮助学生理解,进行输出。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为了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英语绘本的好习惯,帮助学生从会阅读,到会说,再到敢说,因此要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获取新知。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搭建支架,进行阶梯式教学,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以上三幅插图分别是毛毛虫与三个好朋友见面的场景,绘本上分别只有三句话“Drink this”“Hold on”“Come here”,拿到这个情境后,觉得这一环节句子太少,不是很好入手,也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如何让学什么能够多表达,人人都能说,掌握新句型成为一个问题。
思考之后,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第一幅图片出现后我就创设了一段固定对话,对话内容大部分为旧知,学生们都能脱口而出,里边挖一个空,让学生们填空并且表演这一对话,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都争先恐后的来扮演毛毛虫和蜜蜂。以下为对话内容:
Worm:I am thirsty.
Bee:Can I help you?
Worm:Yes,please.
Bee:Drink this.
Worm:Thank you,you're____.
第二幅图片出现后,把固定的对话挖两个或者三个空,学生可以自由填写进行练习,表演对话。以下为对话内容:
Worm:I am ____.
Spider:Can I help you?
Worm:Yes,please.
Spider:Hold on.
Worm:Thank you,you're____.
第三幅图片出现时,学生们可以根据图片一、二的对话练习后,自由创编对话。在阶梯式的教学之后,学生们进行了大量输出,将以前学过的许多句型都与新知结合起来,进行了有效的练习。
片段二:再次创造相似的情境,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难点句型“Here I am”。
左边这幅图为绘本里的插图,仅靠这幅图让学生们理解“Here I am”这个句型比较难,本句型本身是一个倒装句,对学生们来说就是一个难点,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们反复跟读着干巴巴的句子,不能够真正理解句子含义,也无法熟练进行掌握,为此我很困惑。
于是,我从网上查了很多“Here I am”的相关解析,突然想到自己可以再创造一个类似的情境,让学生们进行相关练习,右图的情境不仅让学生们快速地理解“Here I am”的意思,还能让学生们进行一个有意思的表演,学生们在娱乐中理解新知,掌握新知。
三、案例反思
(一)善于搭建“学习支架”
搭建支架要体现层次坡度,好的教学支架要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准相匹配的一层层螺旋式上升的认知梯度,还要有缓缓向上的思维坡度。这样,学生可以从自己认知起始的未知点、困惑处、疑难问题一步步依靠教师提供的支架,摸索着登上下一个认知台阶。
搭建支架要包容灵活思维,好的教学支架应当有一定的包容度,这能使课堂的认知主题有更灵活的思维空间与维度。教学支架不能板结、僵硬、凝固,没有弹性张力、伸缩度。
(二)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本节课有效地开展好绘本阅读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阅读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足发展,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目标上,由传授语言知识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为中心转变,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评价上,由单一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