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学术总第115期 >2023-07-18编印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刊发日期:2023-07-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四川省夹江县第二小学校   熊惠英 

摘要: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实施,对于小学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基本要求逐渐提升。到目前为止,为学生减轻日常的课业压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如何提升自身的数学作业设计质量和水平,并能够在作业之中体现课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成为目前广大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减法中做好加法,有效帮助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来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引言

当前教育部门为缓解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现状,要求各科教师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理念,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实现作业设计形式创新。该项政策的执行有效避免枯燥乏味的书面作业,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作业内容的设计更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缺乏趣味性

“双减”政策背景下,为更好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工作,针对当前数学作业设计情况展开探究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存在无视该阶段学生发展需求的情况,经常布置书写、背诵、试题训练等形式的作业,久而久之,缺少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丧失探究欲望,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等情况。由于缺乏兴趣的引导,学生作业问题层出不穷。

(二)作业缺乏层次性

从当前数学作业设计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该阶段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始终用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作业内容的设计缺少针对性,课堂中优等生缺少提升的机会,中等生一直在原地踏步,后进生则因为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因为数学作业的设计缺乏层次性,班级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间接影响后期数学课堂教学节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更新作业设计理念,提升作业趣味程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为更好地践行减负增效的理念,教师必须牢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的要求,本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原则,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完善作业设计方式,并基于时代发展对作业设计的要求,设计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使学生在作业完成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跳出传统数学作业设计理念的束缚,重新审视作业的地位和功能,基于数学课程本身所学内容和形式展开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数学作业中感受属于数学的独特魅力。以《升和毫升》的作业设计为例,作为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当秉承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实际的原则,使其与生活元素紧密相关,从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在认真研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加入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元素,比如设计题为“我喜欢喝白水,一瓶小的农夫山泉有500( )(请填入合适的计量单位)”这样的生活化元素习题,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感受到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联系。通过课程所学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数学习题,学生能够快速联想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做好所需填写单位的判断,在作业完成中逐渐养成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也能使其以轻松、热情的态度面对数学作业,感知作业的趣味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双减”政策下减轻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目的。

(二)合理分层,共同发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的发展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双减”政策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业的分层设计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受认知经验、知识基础与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面对这个不争的事实,新课标提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发展的目标要求,作业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例如,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问题分别进行探究和思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为其布置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相关内容和整理方式,以此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其在课后收集生活中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再以《图形的运动》为例,图形的运动包含轴对称以及平移和旋转的讲解。当学生完成轴对称的学习后,教师并未设置纸质的试题而是布置了一项设计的任务。由于数学兼具逻辑性与生活性,所以,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轴对称元素画出一个轴对称的图形。由于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并了解轴对称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减少试题的布置。虽然教师不预留额外的习题,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忽略知识的复习与迁移。为了辅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下堂课开课前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并挑选不同学情的学生展开问题的回答。“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轴对称有哪些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通过轴对称产生的?”结合上述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重温此前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延伸,从“吃不消”转变为“乐于学”。同时,教师要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布置,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有效提升学习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还需在教学这方田地里深耕求新,用教育的初心去守护教育的本质,努力实现“双减”与“提质”的双赢,让教育走向“润物细无声”的灵魂深处。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实践探讨

[2]林海.减负增效从优化作业设计开始——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