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 张美娟
“巨人”在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中,他是一位体型庞大,冷酷无情,言行野蛮的人,拥有一个美丽的可爱的大花园,备受小朋友们的青睐。当小朋友们快乐玩耍时,鸟语花香,花红柳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小朋友们被巨人撵出花园的时候,花园里北风瑟瑟,寒风刺骨,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
“巨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尽管外表冷漠,但他的内心深处也有需要,就像课文中提到的“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样迟,我盼望天气快点变好。”童话故事总是美好的,他听到窗外的梅花雀在唱歌,看到小朋友们坐在桃树上,桃树,小花,小鸟们的变化,这幅奇特的景象唤醒了他,让他真正付诸行动的是够不到树枝而哭泣的小男孩,不由自主地走过去,抱起小男孩,放在桃树上,瞬间桃花开满枝头。此刻,他极其后悔,立刻拆除围墙,迎接小朋友们,变得温柔而快乐。
巨人的变化有一个契机,也有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
近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班上有两个孩子与人交往时,总是带“刺”,一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一切都是我正确,谁说我碰我都不行,一副盛气凌人的做派;一个独自坐在角落,闪躲的眼神,无处安放的小手,告诉我她内心的孤独。无论哪位孩子都像最初的“巨人”一样包裹着自己,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不愿与人真诚的交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两个孩子需要安全和社交(即友谊),他们也需要一个契机,让大家重新认识,也需要一个情境,自我觉醒。
为了让这两个孩子放下戒备,感受温暖,我做了这样两件事:
一、制作短视频,同伴纾困
寻找拥有相同经历的主人公的片段或选择班内“演员们”进行录制,在经过我的后期剪辑,或加字幕或配背景音乐,或打马赛克……结合班队会的主题或口语交际,只要符合情境,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短视频,并引导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他们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们该如何做?
经过同学们的一番讨论,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大家群策群力,想出了很多妙招。采用视频这样的方式,既尽可能地还原了事件本身,让当事人不至于那么尴尬,又让当事人隐约知道这件事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办法来面对,逐渐变得柔软。
二、模拟小场景,同伴暖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学习《劝说》口语交际一课时,课上大家纷纷找自己的伙伴扮演角色,并用恰当的话语劝说对方。其间发现,有一位女生在合作时没有伙伴,也很内敛,不去寻找其他的同伴。我看向她时,她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快速低下头,屁股坐在板凳上,腿却不听使唤地转着圆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当时的尴尬。待到大家合作汇报书上给出的特定情境后,我便抛出了真实的情景,手拉手邀请那位同学上台,深情地讲述了刚才刺痛我的一幕,希望大家来帮忙,安静片刻,同学们便用温暖的语言,甚至抚摸后背的方式,让当事人放下尴尬,放下难过,收获了暖暖的爱。
这样的场景模拟,既可以让同学们真情流露,又可以激发大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更让大家明白友情的珍贵、语言的力量。
如果拥有交心的朋友,就不会内心孤独;如果温暖相伴、患难与共,就不会形单影只。
希望通过班级小活动,打通语言桥梁,减少肢体冲突,唤醒内心善良,让孤独藏匿,爱心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