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学术总第141期 >2024-01-23编印

关于体操课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刊发日期:2024-01-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杏花岭区第六中学校  赵文惠

体操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表现为动作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单个动作,也有整套动作,有静力性动作,也有动力性动作,有地面动作,也有空中动作,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运动项目。这种特殊性,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力量素质,而且还得有良好的柔韧性、协调性及空间位置感,这无疑对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那么如何解决学生心理压力,给学生创造—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尽快建立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能,使体操课教学顺利进行。

一、讨论和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校初二年级学生在体操课教学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对策,供体育教师和学生参考。

1.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不高,是造成学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操课内容丰富,有基本练习,器械体操等。要想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教学内容,需要具备—定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柔韧、灵敏协调、弹跳等,是学习体操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然而根据最近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在运动素质方面较差,体操运动能力低。其原因是大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追求升学率作为搞好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的体育课及课余活动的锻炼,有时甚至不上体育课,笔者认为这是导致现在学生运动素质低的主要因素。

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体操练习的基础。当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的心理需要时,就会产生焦虑或恐惧。如—个协调性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转体、环绕、翻转等一系列动作;一个力量差的学生是无法完成单杠、双杠等器械上的各种姿态的组合动作的。另外,体操技术动作结构比较复杂,难度较大,也容易使学生失去信心,产生畏惧的情绪。所以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是造成学生心理恐惧的重要因素。

2.学生对动作概念不清,技术理解不透,以致于对体操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诱发了恐惧心理。

生理学告诉我们运动技能学习从开始到形成熟练技巧,整个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泛化过程:在学习动作初期,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自己的实践,只能对某一动作技能获得初步性认识而未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更未完全理解;(二)分化过程:分化是指对运动技能在时间、空间或动作细节上的区分更加精确;(三)巩固过程,通过反复学习,运动技能定型趋向巩固,皮层运动内兴奋与抑制过程不论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更集中,动作更精确、协调、省力,动作细节也正确无误;(四)随着动作技能的巩固和发展而达到熟练技巧程度时,动作就可以出现自动化过程。

体操动作技术的掌握也不外乎这么几个过程,而学生往往在初学阶段没有理解动作要领,造成动作概念不清,到第二过程又对技术动作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不能够把动作加以分化,做进一步的理解,至于应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是缺乏理解的,因此在练习中,便出现错误动作。久而久之,形成错误动作定型,违背动作力学结构,自然身心达不到一种愉快感觉。这样,时间一长便感到没有兴趣,慢慢产生情绪。特别是对于—些结构复杂动作,需要前庭器功能强的动作,因对动作缺乏理解,而控制不好身体,产生一种危险感,也就形成对该动作的恐惧。

3.教师对学生不自觉的偏爱是体操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又一因素。

喜欢好学生是教师的共同心理,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容易对一些体操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给予较多的鼓励和强化,使他们在接受教育和辅导的机会上以及受强化的程度上得以优裕的学习条件。而对体操基础差,身体素质差,掌握动作技术慢,体育成绩不好的后进生,则往往受到冷落或歧视,给予他们的信息反馈少,强化少,甚至在行动方面,有时给予过多的批评和责备,以言相伤,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信心,进而对该教师的课失去兴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4.学生对器械过敏性及受伤经历重现。

这里有这么两种情况:一种学生在学习器械动作之前就已经对该器械产生恐惧,如跳山羊,我们常常见到好多学生,在跳山羊时,助跑已经开始,而在踏板时却从山羊一侧溜掉,不敢上山羊,其原因是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并非技术的原因;另一种是学生曾在某一项目中受过伤,以致于对该项目产生恐惧感,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也是常见的,如有的女生在做肩肘倒立时力量不足摔下来,有的男生在做鱼跃前滚翻时扭伤颈部等,一旦学生再做这些动作时,以前受伤的情景就出现在眼前,甚至夸大了该项目的危险性,从而产生对该器械、该动作、该项目的恐惧感。

二、对策

在体操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有恐惧、焦虑、缺乏信心、厌学情绪等,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可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保护与帮助

在体操教学中,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保护与帮助不仅可以保护学生身体健康,防止意外受伤,而且有助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加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其尽快建立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术。保护与帮助,不仅是一种安全措施,而且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动作,又要让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受伤机制,了解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达到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2.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基础,力量、柔韧、灵敏、弹跳是体操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身体素质的训练。对于柔韧、灵敏、协调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健美操、灵敏操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对于力量差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做杠端双臂支撑、引体向上以及手倒立等练习来发展学生各部位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力量素质增长快,消退也快,因此一定要坚持练习。对于弹跳力可以采用跳绳和负重跳的方法来发展。这样,就可以通过课课练的做法,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实力”,增强信心,逐渐克服恐惧心理。

3.运动生理及物理力学分析法

体操动作技术都是依据人体生理特点,以运动生物力学规律为基础而创建的。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去练习各种动作,就较容易掌握;违背力学原理,不但完不成动作,而且容易受伤。在教学中,如:如果教会学生能透过动作表面现象看到动作本质,把人体简化为质点,对动作加以力学分析,不仅有助于领会动作要领,了解动作的关键与难点,掌握动作,避免受伤,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动作要领更加清晰,对技术理解更加深透。久而久之,增加了学生学习情趣,减少学生心理负担,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4.语言刺激法

语言法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剂,教师语言中听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对每个学生来说,其心理状态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各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那些体操基础差、素质低的学生所期望的是支持、帮助与鼓励,而不是冷落、歧视与批评。给予较多的鼓励和表扬,将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劲头和信心,减轻心理压力;而对于那些因胆小而不敢做动作的学生,可以用“激将法”,使之增大胆量,坚定信心,勇于果断地去完成动作,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激将法,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特点,并要做好保护与帮助。瞅住契机,适可而止。若语言刺激过强,或带有讥笑挖苦的口吻等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5.心理训练法

心理训练是培养和完善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它对提高各种心智能力和心理负荷承受能力,以及提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克服心理障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操教学中,除了加强课前的心理准备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些心理训练措施。对于动作概念不清的学生,可以用“表象训练法”;而对于那些因受伤造成恐惧的学生,可用“心理脱敏法”。

本文就体操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虽有旧题新作之味,但对我们教学现状可起到一个提目醒神作用。实验证明,采用上述训练方法对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