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文化总第141期 >2024-01-23编印

现代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与美西方的衰落
刊发日期:2024-01-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文/黄玉生

黄玉生.jpg

黄玉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4月生于福建福州;1960年毕业于福州三中两年制理工班并考取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球化学专业(五年半学制),1965年底毕业,奉华北局借调赴山西晋东南太行山区支援找水抗旱;1967年3月分配到地质部江西省地质局区测队从事地质工作;1969年1月下放江西省永丰县君埠(铁元)公社,参予乡村公路和君埠(龙眼)水电站测设并先后负责设计小别大拱桥纪念碑、公社革委会“抓基层办公室”和“保卫部专案组”等工作;1972年4月调到福州大学矿冶系(地矿系)担任教学科研工作,1973年协助承担国家计委地质局“科-76”号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提交“福建闽侯五虎山火山岩研究报告”;1982年参加中科院科学基金项目及后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子课题提交论文《福建白垩纪火山岩演化》(英文),在1987年广州“国际花岗岩类成岩成矿作用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收入该国际会议论文集正式出版;1990年1月调到福州大学科研处从事科技管理工作;2003年退休并继续从事研究;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聘到福建省科技厅参与《福建省志·科学技术志(1991-2005)》的组织编纂、编辑等工作;2023年10月受聘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新兴经济产业研究所客座教授。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译文共数十篇。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主义伟大制度创新,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大解放了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新中国第二次生产力大解放,在市场竞争机制激励下促进创新变革,发挥了自下而上推动创新发展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大力推动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尤其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从上而下的推动与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是中国新工业革命发生发展动力机制并使之进入了生产力发展“起飞”阶段,但距完全“自驱动发展的起飞”尚有一步之遥。近30年来,美西方科技、经济各重要指标占世界比重纷纷下降呈萎缩、衰落之势,而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均普遍上升,展示欣欣向荣不断崛起之势,中国呈更快更强崛起,同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起带动、引领作用,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强劲动力源,并走在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前途光明、道路崎岖,未来十年是关键。

一、中国的现代崛起

1、新中国新起点:在近代西方列强全球扩张与殖民主义侵略下,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遭到毁灭性冲击,中华文明传统社会遭受全面破坏。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饱受列强欺凌、四分五裂、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同世界上同样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州(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民族国家一样进入了“黑暗的近代”。

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浪潮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随着旧中国“三座大山”的推倒、旧政治势力被铲除,旧社会经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原有贫穷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像毛泽东所说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就像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有利于在没有落后的旧制度、旧文化、旧思想包袱的基础上,通过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可以描绘出最新最美的中华新文明图景,创建起崭新的积极的先进的不断进取的社会主义新文明。

新中国的建立,让长期被压在“三座大山”之下的广大工农群众翻身得解放,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这是新中国第一次生产力大解放,从而形成了席卷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百废待兴”,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欣欣向荣。

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没有先期经验,就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斯大林的五年计划和计划经济体制就这样被搬到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没有私有制经济的单一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2、改革开放,历史大跃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切工作都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新中国历史大跃进。

“改革开放”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对内改革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和所有制经济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搞个体户、私营企业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时,“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要被“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邓小平以大无畏的共产党人气魄和伟大胸怀,敢于顶住党内教条主义和传统舆论的巨大压力,不怕被“扣帽子”“抓辫子”。经过“姓资”、“姓社”的辩论,统一了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并不存在“姓社”与“姓资”问题,市场经济也能为社会主义服务。经过试点试验,确立了发展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具有长远意义的决定。联想到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并打败内外反动派进攻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说道:“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1921年列宁“根据实验做出判断”,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容许私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存在,并取得积极效果。在1925年列宁逝世前不久,他似乎已经认定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为社会主义指出的最佳之路③。这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何其相似乃尔。

人民群众中隐藏着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隐藏着的生产力被限制和被禁锢住了。改革开放以后,个体户、私营企业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群众中隐藏着的巨大生产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使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从被禁锢到被解放,就是解放了生产力。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的第二次生产力大解放。

3、新时代,历史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户和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21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民营企业已从占内资企业约两成迅速发展达一半以上,而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之和占比下降到只约一成,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已占中国工业企业主体部分。在国家有关扶持政策有力支持帮助下,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内外资企业等各行各业都得到大踏步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有了迅猛发展。

中共十八大后,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投资融资,减税降费、研发投入扣税等等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内资企业、中小微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中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个)从2013年21万个、占企业总数56%,到2021年单位数增加到32.6万个、占比提高到74%。据国家统计局⑷有关各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产出占比情况(2011-2021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①民营企业已发展成为中国内资企业主要部分,也就是中国工业企业的主体部分。据报道,截至2023年5月,已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达到5000多万户。

②民营企业是“就业”的最大吸收者:数据表明,从本世纪初以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城镇就业人员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余各类企业均呈增长趋势,而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就业人员的快速增长达到总量一半以上,是各类企业中增长最快最大的企业。农村的乡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从2013年的0.7亿人发展至2019年1.4亿人,6年间增长了一倍,在城乡人口就业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

③民营企业为国家税收作出重要贡献:数据⑷表明,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在中国持续发展,但是,相比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前者发展速度不如后者,因此,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内资企业的体量和发展速度都要大于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故后者在中国企业总量的占比是下降的。因此,在中国财政税收贡献上,占大头的内资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在各类企业中贡献最大。

④民营企业是解决脱贫问题重要力量和重要贡献者;他们积极参加贫困地区投资建设、吸收贫困人口就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在解决人口就业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⑤民营企业成为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一支生力军;从2011年到2021年,私营企业占内资企业百分比(%):R&D经费(亿元)从21%到48%,有效发明专利数(万件)从28%到46%,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从21%到50%,逐渐成为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变革的生力军,是各类企业中产业变革与创新的最大参与者、企业研发投入(人力、资金)最多者、获得有效专利最多者、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最多者。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是爱国企业家。许多民营企业在通信、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等走在国内外前列,如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抖音等等,很多优秀的AI企业和数字经济创业公司。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AI、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并拥有众多人才和广大资源,因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有望在未来保持世界一流或领先地位。中国民营企业敢于并善于与世界上霸权国家竞争、斗争,为国家民族取得利益、争得荣誉。

但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还相当不稳定,有起有伏,有开业的也有关门倒闭的,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某些旧思想认识上的偏见和某些金融(银行贷款)、财税、司法等不公对待仍存在…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等缘故,不少民营企业业务量显著下降,造成裁员、停业、破产、倒闭等现象,连带造成失业人口增加,也影响到社会安定、稳定值得引起关注。在疫情过后的2023年初以来,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都有明显恢复增长态势,取得可喜的进一步增长态势。

继2019年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之后,2023年又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许多政策措施。这将大大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排除面临的许多人为障碍,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4、中国新工业革命进入“起飞阶段”

工业革命之所以能不断驱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可表示为:“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加新技术及其产业变革与制度创新”⑵。中国改革开放,使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制度创新。发展民营经济是新中国第二次生产力大解放。这两个因素加起来使得“非赢即亡”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得以实行。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赢而生”就必须采用最新最好的“新技术”。这就倒逼技术不断创新,从而推动科技革命进而推动产业变革。从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申请的迅猛增长反映出广大民众热烈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广泛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届党中央和中国政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指导,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及经济发展,尤其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政府,从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等,以及总书记的多次讲话、指示和中央政府适时跟进国内外科技经济发展形势,出台一系列科技战略举措和相关政策,从上而下推动,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和民营企业在市场机制激励下并在习总书记和政府鼓励推动下热烈参与和积极推进,上下结合、共同推动,就是中国新工业革命得以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自进入2010年代起,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成果产出和工业等国民经济各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如工业、制造业及农林渔业增加值、R&D研发人员、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科技期刊论文、高技术产品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资本形成总额(投资)等等重要指标接连超越美西方而居世界第一位并形成快速高质量全面发展之势,中国新工业革命无疑进入了“生产力发展的起飞”阶段,但距完全“自驱动发展的起飞”尚有一步之遥。

二、现代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与美西方的衰落

1、GDP(现价美元)占世界比重:虽然,世界大多数国家GDP(现价美元)数值总体呈现上升(或连续上升或波动上升)趋势,但在GDP占世界总量比重(以下简称“占比”)(见图1)表现上,却大不相同。

图1:按购买者价格汇率法计算的GDP(现价美元)占比(1960-2022年);图2:按购买力平价(现值国际美元)GDP占比(1990-2022年)----此图显示中国早在2017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以下简称“WDI”)注释说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是“比较更反映各国的实际(经济)规模”。图3:显示不同类型的GDP占比图。

图1、2均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即近30年来,美西方GDP占比均下降;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以下暂简称“中发中”)(“中和低收入”即包括了全部发展中国家)占比均上升。

自上世纪晚期以来,美国西方国家(以下简称“美西方”)主要经济指标“占比”纷纷下降与“中发中”不断上升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总趋势。“占比”下降表示在世界大盘中份额的缩小,说明其发展速度慢于世界总体发展速度,说明其实力在下降,也反映其科技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的减蹜,也就是“衰落”的象征。相反,“占比”的上升反映其科技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的增扩,也就是“崛起”的象征。

中国人有句成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三十年前河东的好风水,在三十年后转到河西。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 (以下简称“WDI”)自1960年至2020年统计数据⑸,如果将1960-1990年作为“前三十年”,1990-2020年作为“后三十年”,计算各国GDP“占比”(见表1、图1),可以看出美西方、中发中各主要经济体(集群)的“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有了“天翻地覆”般变化——这正应验了中国成语:三十年前好兆头还在西方,三十年后好兆头已经转到了东方。

表1  主要经济体(集群)GDP“占比”变化表

表1.jpg

如将前、后各30年升降趋势进行组合,可构成4型,即(1)前降后降型,(2)前升后降型,(3)前降后升型,(4)前升后升型。(1)、(2)两型共同点是“后降”;(3)、(4)两型共同点是“后升”。

据WDI有较系统统计数据的经济体(不包括附属国或地区)193个进行分析,剔除数据不充分的3个和“占比”趋势不明确的18个外,有172个按GDP占比随年度变化曲线升降特点,可分成4型、6式:

(1)前降后降型:①“美式”:前后总体呈波动起伏梯次下降总趋势。如美、德、加(见图3)等国。

(2)前升后降型:有②“日欧式”和③东欧式。

②“日欧式”:日本表现规则连续升降倒“锅”型:“占比”曲线呈富士山式以1995年为顶峰的上升坡与下降坡几乎对称的倒“锅”形。高收入(总量)、经合组织成员(总量)作为经济群体,也以90年代前期为较宽泛峰值区的倒“平底锅”形(见图3)。另有一部分西欧国家如意大利(图3)、挪威、奥地利...等等,虽有起伏波动但呈前升后降总趋势。

③“东欧式”:东欧国家(所谓“新欧洲”)指上世纪80-90年代间才开始独立,所以前30年空白,后30年最大特征是:以2008年为界,之前总体上升,之后快速下降,如波兰(图3)、斯洛伐克、亚美尼亚...等等。东欧国家自独立、加入欧盟后,因享受到欧盟内部免关税等优惠待遇,经济有一定程度发展,“占比”有不同程度上升。但由于与西欧经济绑定,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跟随美西方经济一起陷入停滞、衰退而“占比”呈现下降趋势,持续长达10年甚至有的到2022年也未能恢复到危机前的“占比”水平,表现为自16世纪以来就存在的西欧经济附庸性质。

不管是“先降后降”还是“先升后降”,均为90年代以后下降总趋势。

(3)前降后升型:有④“中式”和⑤“泛中式”:

④“中式”:90年代之前总体略降趋势,90年代起先缓慢上升,21世纪初起快速上升,受东亚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虽有短暂挫折但很快恢复上升趋势,如中国、印度(图3)、土库曼斯坦...等等。

⑤“泛中式”:前30年波动起伏下降趋势或升降不规则,后30年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或2013年后略有下降等情况,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如沙特(图3)、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等等。

(4)前升后升型:⑥东南亚式:前后波动起伏持续上升趋势。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开始上升趋势,但是受到1987年“全球股市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现较显著下挫,但也很快恢复上升。主要是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东亚韩国(图3)等,西欧爱尔兰也属此型。

总之,不管是“先降后升”的“中式”“泛中式”还是“先升后升”的“东南亚式”,均为90年代以后上升总趋势。

不确定:如西亚阿富汗、叙利亚、苏丹(战乱)…伊朗(制裁)、北非利比亚等等,由于“GDP占比”剧烈起伏或不规则波动难以确定其升降趋势的,未予讨论。

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的“占比”升降类型172个(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46个和重债穷国40个及低收入国20个)(见表2)和各大洲占比类型分布见下表(表3):

表2  不同收入经济体GDP占比统计表

表2.jpg

表3  各大洲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GDP占比类型分布表

表3.jpg 

以上可以看出,越是贫穷落后的低下收入水平的经济体,GDP占比具有“中发中型”上升趋势的越多,越是富裕高收入水平的发达经济体GDP占比具有“美西方型”下降趋势的越多。这是由于越是贫穷落后的状况使人们越是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和精神力量,促使更加努力依靠自己力量进行发展,并努力摆脱美西方控制走出独立自主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之路。越是富裕发达的美西方国家拥有优越的政治经济科技地位,历史上依靠殖民侵略、掠夺、榨取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国家的人民,面临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浪潮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甘心不断失去既有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被压迫民族人民的崛起,滥用“霸权”、滥施“制裁”、到处打仗、挑起战端、推销军售以赚得盆满钵满...不断丧失信义、不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断耗损已有的优势和“霸权”,从而一步步让自己不断沦落和衰落,这是历史的必然。

2、三大产业和科技指标占比

(1)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林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农林渔业)等增加值“占比”:如图4-6所示,美西方(美国、欧盟、日本、高收入)均下降,而中发中(中国、发展中国家即“中和低收入”)均上升。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2)科技:美西方与中发中科技发展趋势,可从代表理论性研究成果的“科技期刊论文数”和代表技术性研究成果的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反映出来:如图7、8所示,美西方均下降,中发中均上升。

图片7.jpg

图片8.jpg

以上显示,美西方经济科技重要指标的纷纷下降与中发中相应上升趋势,即上世纪90年代以后,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的中发中国家走向上升、崛起之路,而美西方走向下降、衰落之路。

“中和低收入”包括高中收入、低中收入和低收入,即为发展中经济体的总和。中国是发展中经济体的一员,所以上述“中和低收入”包含中国在内。

据计算结果表示,中国GDP(现价美元)、三大产业、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申请等“占比”从2000年至2020年(或2022年)上升的百分比数比不含中国的“中和低收入”(即中国以外的所有发展中经济体总和)相应上升的百分比数都要高,如表4所示:

表4  中国和“中和低收入(不含中国)”经济科技指标占比(%)对照表

表4.jpg

上表反映中国科技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说明中国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反观美西方科技经济指标占比全面下降,说明中国对世界的推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也是最大的。

(3)前途光明,道路崎岖,未来十年是关键。美国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俄罗斯是直接威胁,中国是“怀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又有重塑国际秩序能力”的地缘政治最大竞争对手,对付办法是包括军事在内的“国家权力所有要素”,并提出未来十年是美国“决定性十年”。这对中国而言也同样是挑战考验与发展机遇并存的十年。中国既需要面对可能的来自美西方的经济、科技、军事挑战与脱钩断链、封锁围堵,炒作台湾问题像俄乌冲突那样打代理人战争…等各种危险的应对准备,又急需在这“关键性十年”里加紧科技攻关,攻克半导体高端芯片、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以及培育高端科技人才等关键领域短板难题,突破瓶颈、夺取制高点,真正依靠自己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变革,实现主要依靠自己的创新科技带动,使生产力发展实现完全的“自驱动发展的起飞”的新工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的真正到来。未来既是道路崎岖、坎坷不平,然又充满光明前途。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才40多年就已开始出现新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的起飞”状态,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事物新业态更新不断、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一日千里,比马克思当年所描述的18-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发展状态也相差不远了。再过“关键性的十年”后,中国真正依靠自己创新能力实现完全“自驱动发展的起飞”,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就能真正到来。经过新工业革命即第4次工业革命而强盛起来东方中国将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⑴。这个文明将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的连续性,显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⑴,并将走在引领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潮流、主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头羊的路上。

主要参考文献:

⑴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2023.6.3.来源:新华社,北京.

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向前进/黄玉生,《科教兴国》编委会,——中国文化出版社,2021.04

⑶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吴象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

⑷国家统计局,https://data.stats.gov.cn

⑸世界银行:Data from database: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Last Updated:09/1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