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学术总第156期 >2024-05-14编印

《元日》教学设计
刊发日期:2024-05-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西街小学  张文杰

教材分析:

《元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学生对王安石的写作意图不易理解,可以通过出示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能让学生感受到。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生字“符”。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收集传统文化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3.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人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吗?对,是春节。在春节,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喜庆热闹。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呢?

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将古人过新年的情景写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设计意图】看围猜传统节日导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学习任务二:解诗题,整体感知 

1.朗读古诗。

先听范读,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2.解读诗题。

《元日》,“元”是第一的意思,“元日” 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3.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符。

符,上下结构,竹字头,共11画。书写时注意:上扁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2)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使用。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学习任务三:明诗意,了解节日情景

1.自学提示。

(1)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2)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欢乐的节日场面?

2.了解诗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古人在元日时烧竹子,用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驱鬼辟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这句诗大意是: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欢快地畅饮着屠苏酒。

这句话写出了古人过春节放鞭炮、饮屠苏酒的节日场景。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日: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在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这句诗大意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句话写出了古人换桃符的节日场景。

3.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齐读古诗,感受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设计意图】研读古诗,理解诗意。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四:悟诗情,领略传统文化

1.自学提示:再读古诗,从文中找一个最能传达作者内心感受和心情的词。

明确:

“暖”字。作者以“暖”为诗眼,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来了浓浓的暖意,温暖了作者,也温暖了读者的心。

2.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正是担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时写的。

3.总结归纳。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过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设计意图】适时适量地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风俗呢?

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清明节——扫墓、踏青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望远

5.写作方法。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是语文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古诗也不例外。

古诗《元日》要表达春节的喜庆,万象更新的意思,于是写人们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新对联(用新桃换旧符)这些传统喜庆的习俗,还写“春风送暖”,“曈曈日”这些自然变化景象,这样春节喜庆、万象更新的情景就自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课后作业

1.背诵《元日》。

2.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7-77.jpg

  教学反思:

《元日》讲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对联的喜庆场面,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更加了解到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看围猜传统节日导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2、学生诵读古诗,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古诗。

3、利用课件,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4、研读古诗,理解诗意。适时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5、品读古诗,体悟情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多种方法背诵古诗。连线对读法、唱古诗、看图背诵古诗,让学生轻松记忆,达到了背诵目的。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关注学生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另外,时间安排可以更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