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学术总第156期 >2024-05-14编印

误会法在作文中的妙用 ——初中作文技法探索
刊发日期:2024-05-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三中  肖水华

所谓误会法是在文章中通过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的方法,来达到某种表现效果,下面分析说明。

例一,《转变》,某家有个孩子,读初中一年级,人天资聪明,但就是懒做作业,成绩不上不下,中不溜儿的。老师与家长已多次沟通共同教育,家长采取了强制措施,要他在院子里不出门,做完作业才出门玩,孩子答应了,他想老师和母亲费了那么大的心思,自己也该改改了,他认真地做起了作业。语文、数学,今日就这些。一个小时过去了,他全做完了。正准备出去玩,但听见妈妈从外面回来的脚步声,他今天要逗母亲玩玩,给他一个惊喜,于是他把书和本子合上原封不动放在桌子右边(妈妈出门时看见的那样),伏在桌子上装着睡觉的样子。妈妈刚一跨进大门,就看见了这一幕,心里嘀咕道:“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说好的今天好好做作业,我前脚 走,他随即就睡了起觉来,看我不打死你。”母亲于是找了一根玉米秆(看着吓人,打不伤),走到孩子后面一下打了下去,但孩子一躲闪,玉米秆打在了桌子上,再一打,他又一闪,又打在了凳子上,再打,他便泥鳅般的跑掉了。这母亲也太大意了,她明明悄悄的打,他怎么会一次次地躲过呢?虽然是有意装睡的,可母亲却不察觉,也活该让孩子捉弄的。孩子跑了,母亲这才翻开作业本检查。呀,今天的作业还做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嘿,原来是捉弄老娘。孩子在门缝里看见了,得意地偷着乐,于是母亲气也消了,进厨房做好饭,叫孩子吃饭。孩子进到桌旁,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得那么有味。母亲在一旁笑着说,吃吧吃吧,今天不批评你了。

这则小作文,其表现手法就是误会法。由对孩子的误会产生打的动作,由打他不着产生喜剧效果,最终发现了做作业的结果。知道被孩子捉弄了,产生了更大的喜剧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误会法在故事情节的编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产生喜剧效果的作用。如果这篇故事不使用误会法,则必然平铺直叙,读来平淡无奇。使用了误会法,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与母亲对孩子的责任心。

例二《一帮一》,某班有个学生天明,因生了一场病住过医院,耽误学习进度,一时学习赶不上。老师决定找一个同学对他实行“一帮一”活动。而那个同学作人平时与他曾因言语不和有些格格不入,但转念一想,这不正好是他们在活动中重归于好的机会吗?就这么决定了。老师把他二人找来当面说定后,他们都表示要互相配合,努力进行。为了工作稳步进行,他们各自都对每次的工作写了心得。第三天放学后,天明仍早早的就在教室里准备好坐在那儿了。但过十多分钟过去了,仍不见作人的来。他想,作人本来就和自己不怎么的,只不过老师安排了他,他也要做作样子应付。也许是厌烦了吧,不愿来或是忘了玩去了。刚要收拾东西离去时,作人来了,说了声对不起来迟了,开始吧……再说作人为什么迟到呢?他是帮天明时发现他的本子不够,是把用过的本子翻过来用的,他打算去街上文具店卖一些本子送给他,但他走到店前,很巧本子卖完了,因未买到本子,来到天明那里,也不好说明刚才为什么迟了,即使说了原因,天明也不定相信,事实才有说服力嘛。第四天放了学,作人去文具店买到了五本本子,急匆匆来到教室里,但教室空无一人,天明为什么走了呢?是怨自己昨天没准时到吧,又怨气了吧,好了别猜了,今天作罢,想到这里,也走了。约莫达了15分钟,天明回到了教室,见作人不在,也猜疑起来,昨天迟到就表明了他厌烦帮我,我又迟到,他干脆走了,也在情理之中。罢了,明天再说吧,想着也背着书包回家去了。回头再说天明今日又为什么迟到呢?天明是这样想的。作人牺牲休息时间为自己补课,精神可嘉,我应该有所表示,于是下午第二节一下课,他就跑到街上买了一大串烧烤,他是要招待作人呢。但因此迟到了,令人遗憾,就这样他们都觉得对方不情愿,于是两人都向老师提出终止活动,并交给老师这几天的活动心得。老师看了他们各自的心得,不由说了一句“好得很”!于是他俩找了来,把他们的活动心得当着二人的面交换给对方看。看着看着,双方的眼圈不由得红了起来,原来对方出于这样的友谊才迟到的啊!我真不该猜疑他。这时老师见了没再说什么?只说了一句“明白了吧,你们重归于好吧!”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紧紧地,紧紧地。

以上这篇文章不但用了误会法,也兼用了巧合法,有了巧合法,就使得误会法在“无巧不成书”的巧合中误会得合情合理。文章是要体现曲折回环的。苏东坡就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但一般写一正一反的矛盾。即一个正确一个错误的矛盾,是以反面衬托正面的写法。但以上这篇文章却是两个正面人物(都在赞美之列)的矛盾,这类矛盾只有巧合与误会才能使之合乎情理,从而达到对帮与被帮者同时赞美的目的。以上便是误会法的又一成功范例。

误会法是文章表现手法之一。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误会法也存在于生活之中,而非脱离现实的造作,所以运用误会法应依据内容而选择使用。这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创作原则,不可无原则地乱用。运用得好,才能产生好的艺术效果。所以研究表现方法要与研究生活结合起来。在向学生教学这种表现技法时,宜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些作文来作为实创,结合研究,看看哪些可用误会法,哪些不适宜,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变为作文能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