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李恒灵
阅读提示:真正好的教育,不在有看得见的人群、课桌和讲台,而在有看不见的责任、勇气和智慧。而这看不见的责任、勇气和智慧,才是一代又一代的先生们、大师们如山站立、如灯醒路的原因。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如何实现真正好的教育?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实现真正好的教育?本期话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后附一个劳动教育案例,为真正好的教育提供有力证明。
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真正好的教育,并非仅仅依赖于看得见的硬件设施,而是蕴含在那些看不见的品质中——责任、勇气和智慧。
责任,是教育者的首要担当。每一位投身教育的先生、大师,都肩负着塑造灵魂、培育未来的重任。他们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份责任,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坚守岗位,默默耕耘。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勇气,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动力。在教育的道路上,往往需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这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质疑和反对,去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向。从改革教学方法,到探索课程设置,每一次的尝试都充满了未知和风险,但正是这份勇气,让教育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
智慧,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教育者运用智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懂得在何时引导,何时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成长。有智慧的教育者,能够洞察学生的需求,用恰当的方式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收获成长。
在任何时代,杰出的教育者都选择“看着山走”,不断突破自我。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始终怀揣着对更好教育的追求。好的学校教育,应当为教师提供平台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怀揣愿景,积极投身于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同时,鼓励教师展开不同价值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终为始,不断创新。
在当今时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者更应以深刻的自我革命精神,超越时代的局限,看见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奔赴教育的责任。以责任为桨,勇气为帆,智慧为航,引领学生驶向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教育的征程中,有更多的教育者能够以看不见的责任、勇气和智慧,铸就教育的辉煌,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因为,教育的未来,就是社会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
如何实现真正好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希望。然而,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实现真正好的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真正好的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教育应当尊重并激发这些独特之处,而非将学生塑造成千篇一律的“标准件”。我们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而应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包括品德、思维、情感、体魄等多个方面。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才能实现教育的真谛。
真正好的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日益频繁,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远远不够。教育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真正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家庭要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社会则应为教育创造公平、公正、开放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教师是实现真正好的教育的关键因素。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强烈的责任心。他们应当是学生的引路人、启发者和知心朋友,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此外,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实现真正好的教育的重要环节。摒弃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才能引导教育走向正确的方向。
实现真正好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以人为本,注重创新与实践,营造良好环境,依靠优秀的教师队伍,改革评价体系,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优质的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实现真正好的教育?
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使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那么,家长究竟该如何配合学校,以实现真正好的教育呢?
首先,家长要建立与学校的良好沟通机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认真聆听老师对学校教育理念、教学计划以及孩子在校表现的介绍。平时,也要保持与老师的定期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与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家长能够与学校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家长应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引导孩子学会预习和复习。同时,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整洁、适合学习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专心学习。
家长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如亲子运动会、文艺汇演等,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和家校联系。家长应踊跃参与,与孩子一起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为孩子树立积极参与的榜样。
在品德教育方面,家长更是责无旁贷。家庭是孩子品德培养的第一课堂,家长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有责任感,与学校共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家长要理解和支持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教育孩子遵守校规校纪,同时自身也要尊重学校的管理,不随意干涉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压力,家长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关心和疏导。与学校心理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呵护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温暖和关爱中茁壮成长。
总之,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是实现良好教育的关键。只有双方携手共进,相互支持,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品德的天空中翱翔,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积极行动起来,与学校并肩作战,共同托起孩子美好的明天!
【延伸阅读】
劳动教育:孩子应该上的一堂课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总工程师年收入几百万,但是,他女儿不满足,他女儿说她的爸爸不是一个可爱可敬的爸爸,因为他整天在外边工作,很少陪伴她、跟她一起游玩。她觉得他这个爸爸不可敬也不可爱,整天发牢骚。
在女儿大二的那一年,这个总工程师做出一个非常好的决定:让他女儿在假期期间,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参与大型国际机场所有劳动工人的工作。总工程师跟他女儿说:“我干嘛你干嘛,你跟着我。”他的女儿在7月下旬,北京最炎热的时候,在平均3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跟着她的爸爸在大兴国际机场,在做好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参与了所有劳动工人的工作,其中包括在上百米的顶上焊接。一星期后,他的女儿一声不吭地回去了,好长时间也没给她爸爸打电话,也没联系他。这个爸爸内心里面就很忐忑:哎哟,这一个星期是不是把闺女给折腾坏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女儿郑重地写下一封非常长的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以前,只知道抱怨,后来我用7天的时间见证了自己的父亲,在大兴国际机场,在一个国家工程上去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包括在30多度高温去焊接的时候,一天都得换两身儿衣服。我的内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教育。我没有打电话是感觉没有脸跟父亲联系。我为我所有曾经对父亲的指责、抱怨表示忏悔。我对不起你,我从小所受到的优待,家里的所有开销,我们所居住的房子,我无拘无束的游玩,其背后都是您艰苦的打拼,给我支撑了我所谓的在女孩子中间的那份虚荣。从这星期之后我要换一个活法,以后我要理解劳动,要理解父亲,要理解无数在工厂上、工地看到的劳动者的汗水。我为我自己的养尊处优感到羞愧。
这一封信是这位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在电视台现场含着眼泪读的。当时现场的父母都眼泪直流,泣不成声。现在的劳动教育,就是一场旅游,这样的教育培养不出钢筋铁骨。劳动就是劳动,哪怕只有两天,也得老老实实的劳动,也得出点汗,这样才能知道劳动者真正的样子。如果没有这样的劳动教育,这个女孩子没办法理解身为总工程师的爸爸,无法理解她的爸爸在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形象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无法生出对这样一个伟大父亲的自豪和敬重之心。
案例来源:视频号
作者ID:继承传统文化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