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是一场理念的革新。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改革探究:自我追问与改革思路萌生
采访之初,卢文青说道:“从06年开始到了尖一中,迄今为止已经是第18年了,在做校长的过程当中,对基础教育是极有感触的。”
她提到,从做初中校长时就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究竟是做什么的。
卢文青曾在工作笔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学校,是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驿站;学校,是社会的摇篮。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如教师般从童真烂漫到满头银丝以生命的年轮在一个园子里守候花开树长,生命芬芳!没有谁更比我们更能够充分感悟她——学校,在每一个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发生了什么。
对于此前填鸭式的共性教育困境,卢文青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道:“让猴子、让鱼和鸟,都用爬树这个标准去衡量,我们似乎是在以牺牲一部分学生,去成全另一部分学生,我们每天似乎在捧出一种盆景,制造光环。”她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期许:“我觉得教育应该是,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幸福成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应该是育人的高质量,而不应是单纯的育分建设。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都要好。”
在自我追问的过程中,一条教育改革的思路也在逐渐萌生、清晰、成形。学校应该是期许,是憧憬,学校教育不能以爱之名扼杀生命成长。
她决定,建设多元文化,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为了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卢文青带领尖草坪一中的教师们,开始了一条漫长的改革求索路。
在经过长久的探究讨论、深思熟虑之后,2008年,卢文青开始了在尖草坪一中的教育改革。
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三个问题,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以“自主”为基本出发点,尖草坪一中开始了在课程建设、课堂重构、管理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四大板块的探索与实践。
尖草坪一中四大模块的改革,每一块都是“硬骨头”,每一板块都历经了十年之久的探索实践,但不负辛劳,这些硬骨头,终于啃下来了,该校已经成为山西省一所一流的省级示范高中,不仅是山西省新课程实验基地学校,也是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校,改革成果得到了山西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
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以课改撬动育人“新引擎”的实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走进尖草坪一中,这里的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课堂,到处都充盈着勃勃生机。“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是新课堂改革的灵魂,正是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学校从2011年开始了“1+1问题解决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即半天自主课+半天展示课,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这样的课堂改革将师生从原有的冰冷的知识灌输中解脱出来,真正调动了师生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走进该校的课堂,我们看到的不是坐成一排一排的学生,而是分别围坐在一起的学习小组;课间,有很多学生提前在黑板上写好问题的答案,以便上课时候进行展示。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黑板上讲解展示,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质疑,达到小组之间的交流碰撞,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这便是该校的“1+1问题解决课堂”模式中的展示课。
显然,在“1+1问题解决课堂”模式中,自主课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课则使讲坛变成论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组织的学习小组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真正有动力的学习的共同体。
课堂模式:1+1问题解决与自主加展示
“高效!内驱!”这是我们观摩听课的共同感受。
尖草坪一中老师践行“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每个学生的多元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通过“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中“思维导图”与“自主设计”及最终形成的学习报告,将基础类课程予以深化、拓展、延伸,进行“知识拓展、思维拓展、方法拓展、素养拓展、应用拓展、综合拓展”,强调的是让知识注上自己的见解的办法和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扬长发展、主动发展。
据卢文青校长介绍,“1+1问题解决课堂”即实行自主课加展示课课堂模式。每天下午的自主课是学习的起点,学生依学习任务单、教材、网络、教师供给的微课程等各种资源独立自主学习,解决基础问题。在此基础上同一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学习,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对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有初步的探究;下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在互动卡上,交给老师,以在展示课解决。这样自主课后学生要带着两张“通行证”走进展示课堂,一张是准备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收获,另一张是准备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的尚未理解的问题。而上午的展示课是落实和提升,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
展示课的核心不是教师如何讲,而是师生开展交流、探究、共享的活动。课堂实实在在呈现的是学生的思考、怀疑、认同、理解的过程,是知识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他们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我为这节课做了哪些准备?我将如何参与课堂上各个环节的活动?我能为这节课带去什么?我能从这节课收获什么?要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以课堂主人的姿态,走进课堂,组组互动、师生互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提起尖草坪一中的新课程改革,就不得不提到专家型校长卢文青。
卢文青,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是国家级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专家,“1+1学案解决塔式教学法”首创人之一;著有多篇专著,有近20篇论文在国家、省、市专业刊物上发表或获奖。2014年1月被太原市委、市政府命名“并州英才”,享受政府津贴,8月入选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首批人选。现任太原市尖草坪区五届人大常委、太原市尖草坪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书记、校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卢文青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认真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在她看来,教育的真谛在于让生命实现自主,教育的灵魂是让生命思考和创造。
尖草坪一中为什么进行课堂改革?据她介绍,最为核心的愿望就是激活每一个孩子课堂生命活力,学会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经营人性化的校园文化,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学;提供多元的课程,多样化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主、快乐的成长;精进“自主+展示”生态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激情地学会学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具备核心素养、能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2008年,学校本着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实、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的原则,以国家课程为核心,致力打造“1+x”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具有尖草坪一中特色的“基础广博、多层拓展、多元开放、自主选择”课程结构。“1+1”教学模式,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以问题解决学案为导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展示学习为突破口,创造了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生态链课堂。这种模式,既改革了传统,活跃了课堂,又探索出了一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崭新途径。
精进课堂:智慧课堂+网络学习平台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为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学校在多年管理经验和实践凝练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打造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智慧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平台中“资源”“1+1课堂”“达标检测”“互动答疑”“教师公告”“微课”“人人通空间”等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渗透。平台与学校2011年研创的以“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方式为核心的“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立体化、课堂高效化、诊断精准化、评价数据化、学习无界化、课程项目化。六化推进,深度融合。
试点先行,典型引路。2013年,学校组建“人人通”实验班,委托技术方为学校研发与“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匹配的学习平台——“智慧课堂”。构建了与“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各环节相匹配的资源版块、互动版块、成果展示版块等。
课题引领,深化研讨。2016年,全校推行“人人通”教学实践。承担了省教育厅“基于人人通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生学习模式实践研究”“基于现实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资源建设与实践应用”课题研究。
成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各学科课题组。在应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深度探索信息技术与“1+1”课堂的融合点。(下转D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