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C1版)
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
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
(一)数据驱动教育决策
《意见》提出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通过建设“教育数字地图”“基础教育学位预测预警模型”等,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数字地图”整合了教育资源分布、学生流动、学校发展等多维度数据,通过可视化展示,帮助教育管理者直观了解教育现状,为教育资源布局、学校规划建设等决策提供支持。基础教育学位预测预警模型则通过分析人口变化、学龄人口流动等数据,预测未来学位需求,提前规划学校建设和师资配备,避免学位紧张或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监管
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有助于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学科设置和招生规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通过分析人才市场需求和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引导高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意见》提出提高教育财务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管。通过建立教育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经费预算、拨付、使用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和效率,防止经费滥用和浪费现象发生。
筑牢教育数字化安全屏障:
保障教育数字生态安全
(一)建立人工智能安全保障制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意见》提出强化人工智能安全保障,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安全保障制度,落实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模型备案机制,探索建立算法安全评估制度。
通过对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模型进行备案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有效规避网络攻击、信息茧房、算法霸权、依赖成瘾等问题。同时,加强对智能教育产品、工具、服务的监管,规范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管理,保障学生的信息安全和身心健康。
(二)坚守数字伦理准则
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过程中,坚守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伦理准则至关重要。《意见》强调加强对师生的数字伦理教育,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和数字道德伦理水平。
学校通过开展数字伦理课程、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同时,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时,也要遵循数字伦理准则,保护学生隐私,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人文关怀。
《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全面、系统、创新的规划,为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从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到升级公共服务功能,从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到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从支持教育决策治理到筑牢安全屏障,每一项重点任务和举措都紧密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优质、智能的教育生态。在未来的实践中,随着这些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实,我国教育数字化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实现教育强国梦想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