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展台总第199期 >2025-04-22编印

全方位打造思政特色品牌 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思政教育扫描
刊发日期:2025-04-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而如何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在此方面走在了前列。学校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拓宽思政育人的途径。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政校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迎泽区,有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山水城小学。学校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将“山水育人,品质立校”作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山水人格特质的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山水教育”。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紧扣新时代新征程的教育使命,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路径。走进校园,一股浓浓的思政教育气息扑面而来。学校宣传栏里张贴着最新的时政热点与理论解读,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学生们或驻足观看,或热烈讨论,思政教育的氛围在这里悄然生根发芽。深入校园,笔者发现,思政气息不仅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更渗透到了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学校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将思政教育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营造浓厚的思政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党建领航

————激活思政教育新动能


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学校党支部坚持系统规划,以党建引领作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经过精心打造,长期凝练,培育了“红领带”特色党建品牌,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育人新模式,将党的建设要延伸到思政课教学各环节、全过程,通过党建与思政课教学科研融合发展,夯实思政课建设之基,激活思政教育新动能。

强化理论武装。思想建设是基础建设,为扎实抓好党员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党支部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三心三融三力”的抓手,将党建品牌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拓宽育人途径。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支部书记、校长史超亲自部署、监督落实思政课建设工作,其他成员和行政领导也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积极参与其中。2024年7月,学校成功构建了以语文、道德与法治课建设为引领,以“读懂中国”思政大讲堂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提炼出了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了独特的“1236”思政育人体系,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力求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全空间育人”的思政体系构建目标。

强化服务意识。学校党支部不断深化支部战斗堡垒建设,强化服务宗旨。党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在2024年的迎泽区教学大赛中,学校党员、团员、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参赛,成绩优异。期间,党支部书记、校长史超是亲自挂帅,率领教师团队深入一线课堂,为老师们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展现了学校党支部的强大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史超校长、老党员教师、行政团队的带领下,教师们前赴后继,相互带动,捷报频传。


以德铸魂

————构建思政育人新模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德如山,智若水”的育人理念,以创新的“一主两翼三化”德育实施路径,构建起了一种全新的思政育人模式。学校巧妙地将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让德育工作更加到位、更加有效。无论是课堂内的知识传授,还是课外的实践活动,都充满了德育的元素。这种全方位的德育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背后,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默默耕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深知,只有思政课教师素质过硬,才能推动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确保立德树人的成效。因此,学校始终将师德建设和专业素养提升放在首位,一手抓师德,一手抓业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的十项准则》及典型案例,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等措施,从多个维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教师们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成为了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学校特别注重通过特色活动来渗透思政教育。为了提高小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丰富校园文化,学校从常态和非常态两种路径打造了一系列思政特色教育活动,常态活动,如结合各种节日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制定系列化的主题教育计划,常规的美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一月一主题,一周一实践”的德育活动,努力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入到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中,起到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落实思政育人作用,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的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在学校党支部的引领下,学校吸纳了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进入学校百“家”讲堂人才库。每周一次家长微讲堂,一月一次家长开放日,从去年开始,平均每月百余人次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传经送宝,和孩子们一同感受学校半日学习生活。家长们的助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去年四月,学校开始启动“心赏”策略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美育课题研究,一部分教师先行加入教师成长营,学习如何用“心赏”的语言评价学生。十月,学校家长智慧成长营、家长读书会陆续成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吸纳了五十余名家长参与学习。短短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学校帮助十多个问题家庭化解亲子关系、改善家庭关系,帮助孩子们重塑自信、变得阳光快乐。

创新实践

————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开辟了广阔天地。学校紧抓这一教育契机,积极响应新教材改革思政育人导向,深入挖掘各科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育人理念贯穿全学科教学,打造出一系列高效思政课堂,奏响了“思政课堂三步曲”。实践中,学校通过精心分类汇编“红课堂”“精课堂”“名课堂”,为思政课设计提供了生动范例。这些课堂以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助力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秉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积极探索“红色研学——讲好太原故事”系列研学课程。其中,“府城游”红色研学活动尤为引人注目。学校根据党史教育的不同层次和类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设计活动,让孩子们在游览中思考、在学习中领悟,于真实情境中深切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在学校“集体研学”的引领下,家长们也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开展“亲子研学”活动,走进纪念场馆,缅怀革命先烈。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老师、学生、家长一同祭扫烈士陵园,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让学生更贴近自然、了解农耕文化,学校于2023年10月启动了“跟着节气读懂中国”劳动实践主题活动。在青龙谷中,孩子们亲手掰玉米、挖土豆,深刻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艰辛与不易。在农耕博物馆里,同学们认识了各种农事劳动工具和农作物,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2024年3月,学校又组织孩子们前往山西省博物馆和太原市植物园,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深入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和植物知识。

学校注重综合学习,强调知行合一,特别设计了以探究、体验、服务为主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这些趣味横生的项目学习中,思政教育被巧妙融合、渗透其中。学校着眼于多学科视角和思维下的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任务驱动中不断成长。例如,2025年春节假期,学校四年级的孩子们进行了“晋韵年光 科技领航”主题项目学习。“晋韵年光”深挖山西地域文化。学生们探寻山西春节习俗,走访古村落,了解晋商文化与传统年俗的关联。他们收集整理山西各地的过年歌谣、传说,制作成精美的文化手册。有的学生还通过短视频展示山西独特的社火表演、民间艺术,让更多人感受山西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进一步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学校设计了“读懂中国”系列思政大讲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搬到国旗下。通过提炼读懂“节气”、读懂“生命”、读懂“仁爱”等系列课程,深度挖掘“读懂中国”的思想文化内涵。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到中国经典古诗词,从“习近平用典”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学校引导学生们在实践、参与、体验中读懂中国,感受中国,努力成为“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新时代好少年。

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思政大讲堂的辐射作用,实现学生、教师、家长思政教育大联动。教师讲给学生听,学校讲给教师听,学生讲给家长听,家长再讲给社区和学校听,形成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此外,学校还依托少先队组织,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己的组织活动相结合。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建队节”,学校都会抓住这两个契机,对学生开展“党、团、队”组织衔接的仪式教育。在队旗下宣誓。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一批又一批的山水少年们褪去稚嫩,加入到少先队行列中,成长为红心向党的阳光少年。

在艺体方面,学校同样将思政教育与音体美课程巧妙融合。近年来,学校推广自编大型棍棒团体操《歌唱祖国》,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们跳得热血沸腾,点燃了心中的爱国热情。学校还成立了田径校队和女子足球校队,无论风雨无阻,师生们坚持锻炼,展现了不懈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种无形的思政教育渗透,让学校在区运会上取得了团体第四的好成绩,实现了零突破。


结语:风好正是扬帆时,不持扬鞭自奋蹄。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多措并举,全方位打造特色思政校园,成绩斐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学校将持续推进“1236”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全空间育人”的育人格局,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一盏明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思政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