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讯 当寒假归来的太原市育红幼儿园孩子们发现科学社团的植物因缺水枯萎时,一场由幼儿主导的“植物假期生存”探索之旅正式启动。近日,该园幼儿通过项目式学习自主设计制作的自动浇花器成功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盆栽植物假期养护难题,更将创新延伸至农场大型灌溉系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植物寒假怎么喝水?”带着童真的疑问,科学“真”探社的孩子们对全园植物养护情况展开实地调查。当发现寒假长达一个多月的断水期会导致植物枯死,而幼儿假期难以每日照料时,“制作自动浇花器”的构想应运而生。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通过亲子查阅资料、团体研讨,梳理出“什么是自动浇水”“如何制作”等核心问题链,正式开启项目式学习。
从绘制设计图到筛选材料,孩子们经历了从1.0 版本到创意升级的完整研发过程。在制作初期,他们用矿泉水瓶、棉线等简易材料组装装置,却在试水时遇到“水流过快”“渗水不畅”等问题。小孔太大了!通过观察对比,幼儿发现水位与孔位的关系;用筷子制作“小拐杖”解决固定难题;通过实验选出麻绳作为最佳渗水材料。更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将艺术创意融入功能设计,用超轻黏土打造出“章鱼浇花器”,实现实用与美观的巧妙结合。
当盆栽浇花器成功应用后,孩子们的目光投向了园内红苗农场的蔬菜灌溉。在亲子实地考察中,他们发现传统水管灌溉费力、喷洒器需人工操作的弊端,随即展开大型浇花器的研发。“要做会跳舞的洒水器!”带着这样的构想,融合输液管流速控制原理的“超级浇花器”诞生,目前该项目仍在持续迭代中,小小工程师们正尝试将旋转喷洒功能融入设计,让农场植物享受更智能的养护。
据该园负责人介绍,项目式学习让幼儿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自然获得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审美表达等多元经验。从教室盆栽到农场菜园,孩子们用行动诠释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这些凝聚着童真智慧的发明创造,不仅守护着植物生命,更在幼小心灵中播下了创新与责任的种子。(通讯员 张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