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学术总第95期 >2023-02-14编印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刊发日期:2023-02-14 阅读次数: 作者: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小学校 周兴蓉  语音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多种,讲故事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故事

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知识上,思想文化上,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讲故事激发数学兴趣,就是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一。数学是抽象学科,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于抽象思维,讲故事正是激发形象思维的形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抽入一些小故事,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还可以启迪智慧。例:当学生对数学感到抽象而神秘,学无兴趣时,可以讲这样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数学教授在讲课中抨击法西斯匪徒的罪行。敌人知道了发了逮捕令去逮捕他,两个士兵去到他住宿的附近,听见里面十分热闹,想这人可能在里面吧。去到里面一看全是玩棋牌的、喝茶的、喝咖啡的,找遍了所有角落都没有,于是到他家里去。到了他家,只见他正在桌上解几何题,法西斯士兵叫他时,他头也不回地说,慌什么?等我把这道题解出再走,我跑不掉的。这位教授为什么这么镇定呢?除了他不怕法西斯匪徒外,还由于他对数学的痴迷,他为什么痴迷数学,那数学里一定有美丽的天地。有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有沙滩上闪光的贝壳,和知识大海上飞翔的水鸟。讲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沉浸在老师美丽的描绘之中,数学中的玄妙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这就是故事的作用。又例:学了物体的体积,重量的知识后,有一天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学校附近的一个草坪里。草坪上有一块长方体形状的大石头,老师问,谁有办法知道这块石头有多重?这个问题把同学们难住了。既没有秤,怎么能知道重量呢?即使有秤,这么大的石头也秤不起呀!就是地磅能称出,也不能轻易把它搬运到地磅上去呀!这时,只见一个班上的数学尖子生,在大石头的附近东找西寻,然后去附近的商店折腾了一阵又回到草坪,说我有办法知道这石头的重量了。老师和同学们用怀疑的目光看他怎样操作。只见他拿出软尺量了石头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然后说出重量。大家不信,要他说出道理。他说我在附近草坪里捡了一块与这块石头地质相同的小石头,量出大概的体积,到商店里称出重量。重量÷体积得出每厘米3的重量。我量出的大石头的体积,化成的厘米3数据,再×1厘米3的重量就得出了总重量。老师肯定,同学们赞成。觉得他有不可思议的聪明,要他说出为什么这么聪明?他说,学习数学首先要爱好数学,除了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多看课外书籍。我的方法就是看课外书籍得到的启示。比如曹冲称象,不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就用间接的方法得出。我就是用了间接的方法。同学们听了很受启发,不但对数学的奇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课外书籍产生了兴趣。这又是故事的作用。它以启迪智慧的方法激发了兴趣。又例:有个农村生产小组要修造一座小水库,以现有的池塘为基础,要修造就要设计出总储水量,要设计总储水量就要先知道现在的储水量。塘里装满了水,怎样才能计算出水的米3呢?量出水平面×深度不就完成了吗?可是这塘底不是平整的呀。组长找来几位小学生,先考考他们再说,这几位小学生虽学了体积计算方法,但那都是纸上谈兵,没在实践中运用过,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呀!于是,他们几个群策群力想起了办法,这深度可怎么求啊!装着水看不见底,底面又不平整。有了,用测量平均深度的办法,他们把拌谷子用的拌桶当作船,撑着拌桶在塘里选择了很多测点,用竹竿一一测出其深度。相加÷测点数量得出平均深度。有了深度还要水平面的面积,这口塘的水平面极不规则,又怎样计算呢?经共同商讨又有了办法。用了课本上截角补方的办法,这也是农民普通使用的办法,他们拿来一根足够长的绳子,用截角补方法围成一个长方形,量出长宽,就算出了表面积。用塘的表面积×平均深度就求出了水的储量了。他们将课本知识用于生活实践,赏到了甜头,对数学更爱好了。这个故事也大大的启发了全班同学,他们也开始勇于数学生活实践了。又例:老师从生活中收集到一则警察破案的事例。一天,有个飞车大盗盗了珠宝店的首饰跑了,有人看见他是深夜一点骑摩托车跑的,方向东方。现在已过去8个小时,他跑了多远,不知道,要捉他必须预测他跑了多远。怎么办?同学们能有办法吗?同学们不知道,老师解密,警察沿途观察,在早晨7点有个早餐店见他在店吃早餐后走了。有了,一点到7点,跑了6个小时,这段路程交警知道,一算就知道他每小时50公里。现在8小时他已在400公里处,于是打电话叫那里的交警协查抓捕。果然准确地抓住了他。同学们听了,更感受到数学在破案中的妙用,对学好数学有了更大的动力。又例:针对某些同学不关心生活中的数学,只爱纸上谈后,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有二人一道去某大山区自由旅游。走到一个山头,了解到对面山顶有一座千年古寺,很有参观价值,于是对下山上;山作了距离估计。一个是身强力壮的人,他估计要走一上午,打算不去;而另一位瘦弱的人却这样估计:直线距离看上去还过500米,若有滑道只需2分钟,就是下山又上山最多也只6里路,再难走的路两个小时足也。于是坚持要过去,结果路上坡坡坎坎,足足走了6个小时才上对面山顶,又饿又渴把体弱者走哭了。他问壮者为什么估计得那么准确?他说,平时学了长度单位,老师就是号召我们在生活中实践,先估计一段距离,再实际走一下量出每步的长度。回家的路线我实验了好几次心里有数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兴趣与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解读分析》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