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学术总第97期 >2023-02-28编印

依据新教材开展好高中历史创新教学
刊发日期:2023-02-28 阅读次数: 作者: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中学 代俊文  语音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和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对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进一步坚定素质教育理念,以生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以德树人,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  新教材  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的新理念,对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新教材的培养目标是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应具有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简释、家国情怀。基本培养方式是以德树人,遵循理念是素质教育。同时,采用启发式,废弃注入式,形式生动活泼。

年轻一代职高学生,他们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呢?他们怀着一颗爱国爱家乡的雄心,学好专业知识,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或成为保家卫国的军人,或成为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或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能人。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的人生之路必须以历史为据,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想教育。

怎样有机融入呢?那就是以史料为内容引申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联系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培养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比如讲到红军长征,当提到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也许学生会产生误解,说难道还要我们再吃树皮草根吗?再去飞夺泸定桥,攻打腊子口吗?这是个启发式的问题,老师忌用一言堂、注入式,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老师只是点拨引导,这样他们才会形成认同:“我们走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长征,是在新的生活水平上的艰苦奋斗。为了实现我国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我们永远在路上。

为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应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如讲故事,看视频,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参观访问,体验等”。如讲长征故事片断:“长征途中,有一个伤病员转入当地生活,他与当地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有一天,一个国民党特务为了破获当地地下党组织,伪装成乞丐潜入村中,暗中打听地下党的活动情况。有个地下党员识破了他的真面目,把他带进了游击队的所在地,遭到处决。这就是红军北上抗日后,党的地下组织坚持革命斗争的情景。”这个故事启示同学们,只要对前途有坚定信念,无论多么艰苦的条件,都要坚持奋斗。

还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收集整理历史的电影,历史解说片,哪怕是很短的片段,都要进行复制。教学时,在教学视频中再现其情景,可以加强历史的形象性与真实感。比如再现1945年抗战胜利时,日军代表同中国代表签投降书的情景。曾经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曾几何时就落得悲惨下场。这个场面会令课堂里的同学们同当时的人们产生情感的共鸣,真是扬眉吐气,大快人心。

开辟第二课堂,走出学校参观访问是历史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又一途径。参观的内容有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如青铜器时代的武器,生活器具,如马王堆出土的金缕玉衣,三星堆出土的特型人面铜像,明清时代的瓷器。这些可以佐证我国历史悠久。再比如,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塔,新民主义革命历史纪念馆。这些纪念馆分布很广,在四川的就有泸定桥纪念馆,两河口纪念馆等等,这些历史文物,各省各市各县都有展览馆。大量的是照片、史实等。还可以选择新近的历史遗址纪念地,纪念馆,如省内小金县的红军两河口会议遗址纪念馆。还可以号召同学们利用节假日或旅游途中参观访问。拍照、录像,或用文字记录。一个同学完成一件,全班同学就有几十件,在班上办个展览角,可以开阔同学们的历史视野。

比如有的学生到过四川眉山的三苏祠,三苏祠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三。以苏轼成就最大,国际上曾经有某国家文化机构把世界文化名人100人进行排序,中国的就有苏轼(又名苏东坡)。三苏祠内,亭台楼阁,以当时的样式展示于观众,那些成书的资料,书画作品,都足以佐证了唐宋文化的鼎盛繁荣。学生会受到我国悠久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又例:还有同学旅游途中,路过一个大型烈士陵园。他带着崇敬的心情去参观瞻仰革命烈士墓群。墓群很大,少说也有几百座墓碑。他们大多是解放战争中,南下解放全中国的军人。其中有一座墓碑上,详细记载他的战绩。在南下中,他的连队与当地土匪发生遭遇战。由于面对的是几个县群集的土匪,寡不敌众,连队牺牲惨重。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等待大军增援,坚持到最后的一位战士就是这座墓碑上的人。他是山西人,是在家乡被解放时参军的。当阵地上还剩他一人时,他一人握两挺机枪,连扔20颗手榴弹,最后英勇牺牲。这位烈士的资料带回了学校,大大激发了同学们不忘先辈,继承遗志努力学习的精神。

课堂教学形式应废除注入式,施行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生生互动式。当前数学教学中盛开的“数学建模”活动形式,也可以借鉴过来,开创“历史建模”活动。数学建模的概念是确定一个议题,集体运用已学的知识(数学知识为主,以及别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形成解决议题目标的问题。历史教学何尝又不可以这样尝试呢?比如确定议题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从政治背景和立法原则思考其利弊”。又如:确定议题为“《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制度还是封建政治制度,请从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角度来思考”。探索议题,可以组织建模小组,分工合作,或分头收集资料,或各人发表看法,最后形成共识,再总结出一套探索这些问题的程序和方案。这种历史建模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同时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原则的体现。此外,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所需要的。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时,要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相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努力实践。

以上就是我对历史课创新教育的实践尝试。

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解读分析》团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