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学术总第98期 >2023-03-07编印

幼儿交往能力及途径研究
刊发日期:2023-03-07 阅读次数: 作者: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区幼儿园 卓玛  语音阅读:

摘要:幼儿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标志与重要内容,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桌、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其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与心智,因此,适龄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试探与同龄伙伴交往,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与鼓励,这两者结合,共同构成幼儿交往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两大内外因素。本文立足于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力求找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幼儿  交往能力  途径

幼儿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标志与重要内容,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桌、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其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与心智。作者从事幼教工作6年,施教对象超过300人,有较长的乡镇和城市私立、公立幼儿园工作经历,一直以来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日常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较长的幼教工作经历以及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为研究幼儿交往能力提供了基础。为深入研究幼儿交往能力,作者在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中多次开展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美工游戏,以此来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语言与思想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以及行为准确性。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得出了以下发现和认识:

一、同伴交往对幼儿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是从其出生就始终在进行的,但是其行动的外延是无意识和有意识的,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有意识的行为逐渐代替无意识的行为,有意识的行为逐渐占据多数,特别是进入幼儿园与更多的同伴交往,在此过程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幼儿与社会在思想、语言、行为方面沟通交流的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的增长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的发展

幼儿园对幼儿来说就是个小小的社会缩影,是绝大部分幼儿第一次从家庭进入集体、社会,而社会具有一定的公共规则与制度,在课堂学习、游戏与园外活动中,他们逐渐接受、遵守与分享相当一部分的规则与制度,而在此过程中,在主动与被动的认知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的同伴交往。

(三)同伴交往为未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准备

作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幼儿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兴趣,他们都是“小大人”,小班幼儿喜欢玩“娃娃家”,喜欢扮演父母、老师等较简单的角色,中、大班幼儿倾向玩超市、医院、花店等较为复杂的角色游戏,这些区角的设置在潜移默化中对影响幼儿,通过其对社会角色进行认知与反馈,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着积极而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准备。

二、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一)家庭方面

1、构建家庭和谐环境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幼儿交往能力健康发展的基石。研究发现,通常有父母离异的单亲独自抚养的幼儿其性格孤僻,有自卑、自闭等日常行为表现,因此,为幼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交往环境是幼儿交往能力的正确导向因素,在生活中家庭成员要尽量规避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的行为。

2、转变家庭养育观念

孩子自出生后是通过观察家长与外界交往,来获知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发育,因此家庭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防止幼儿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信心。

(二)幼儿园及教师方面

幼儿园要通过园内环境创设,教师通过班级区角环境创设与集体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1、幼儿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玩玩具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大型玩具,通过游戏过程,幼儿逐渐学会邀请同伴游戏,在自己不愿意分享玩具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在使用玩具时学会遵守规则与秩序,愿意与同伴进行分享类、合作类游戏。

2、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行为受教师的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温馨、轻松、合作、愉悦、信任等积极的教育环境。通过区域活动以及集体教育活动为幼儿创造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开朗大方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温暖,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能够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的起点,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而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相互合作,抓好幼儿交往能力的敏感期,搞好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幼儿创设各种良好的交往环境,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