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当人们听一首音乐时,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丰富的和谐,精彩的编曲所深深打动。导致情绪激动、快乐、悲伤、冥想以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进而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音乐欣赏也是一种审美教育的过程。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品味、爱好,达到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在我们小学的音乐教科书中,选择了许多具有不同民族风格的著名中外乐曲作为欣赏曲目。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的曲目并不困难,但许多音乐教师对欣赏课感到困惑。虽然音乐课学生努力学习,但他们并不感兴趣。为什么这些赏心悦目的优美歌曲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我认为与我们平时缺少欣赏教育有关。
在过去,当一些教师教授欣赏课时,他们总是首先在黑板上写下大标题,然后按顺序进入。作者、介绍作品、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介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特点,像“满堂灌”,学生非常反感。然而,目前的音乐欣赏课确实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在老师写完标题后,首先要求学生欣赏音乐,然后让学生根据标题和音乐谈论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这应该说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改变,但教学效果仍然是沉默或冷漠清晰。学生的主观角色只是一种形式,最终有必要以教师的解释结束。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作者认为,如果你想让学生听音乐,他们会动脑筋,发展他们的联想,真正表达想象的场景。首先,教师应该弄清楚当前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程度以及认知音乐的水平有多高,并质疑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合理地引导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
我们知道欣赏音乐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欣赏目的在悦耳。中级阶段是欣赏这一部分,激发感激之情。高级阶段是智力欣赏的阶段。根据大多数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升值水平是初级阶段,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中成升入能力。如果学生的欣赏能力差,就很难欣赏课程。
第一堂课是这样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用一段民间器乐音乐介绍一堂新课,然后在屏幕上播放本课的歌曲(翻身的日子)。首先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并提出疑问:1、乐曲是什么乐队演奏的?2、情绪如何?3,请根据你听的标题和音乐谈谈你的联想和想象力。结果,前两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我让一位同学谈论“翻身”一词的含义。笔者突然意识到,今天学生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他们怎么能感觉到旧中国的工人生活在死亡线上,多年来一直生活在饥饿和寒冷的生活中。因此,当他们转向成为主人时,更难理解穷人的喜悦。课后,笔者反复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不起作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学生的欣赏水平。目前,小学生的普遍升值水平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即情绪动荡阶段和升值期间的共鸣。老师坚持要求他们开放协会并在中级进行讨论。所以在第二节课中我改变了第一课的教学:在介绍新课程后,我首先不会告诉学生我们在本课中听到的曲目的标题。1、这是哪一个国家的乐曲?2、你听出了哪几种乐器?3、乐曲的情绪如何、听后你想到了什么随着问题的适当提出,学生的反应非常强烈。对第三个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们真正展现了他们在联想中的才华,他们充分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学生们有的说,中国人民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的谈到香港回归时中国人民兴奋的喜悦;有的还说这是台湾回归大陆时,中国人民欢乐的庆祝……我给那些听过这首音乐的情感共鸣的学生以及根据他们不断成长的年龄和生活经历所创造的各种想象和联想给予了高分。在他们知道标题之前,告诉学生他们对音乐的看法。不同文化,品质和经历的人对同一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理解。然后我解释了“翻身日”的音乐,引导学生完成高层次的理性欣赏过程。
这堂课非常有乐趣。通过这门课,学生不仅遭受了情感冲击,而且还理解了音乐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
通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获得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这使得笔者深刻理解不是学生不愿意欣赏。而是看老师是否有良好的引导,询问有关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并诱导学生发展联想和想象力。这样你会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上开展欣赏教育非常重要。当然,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是逐步培养,慢慢诱导,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这里,就小学音乐教学我还要作一些必要的补充与说明。在新形势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我们必须在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十分重视加强德育思想教育。因为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当然,作为小学音乐教育,无疑应该遵循教育方针的指引,在小学音乐的教育之中,积极渗透德育思想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唱起歌曲,讴歌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讴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坚强领导,讴歌新形势下、新时期广大少年儿童的幸福新生活。今天,我们要以优美的歌声鼓励我们的广大少年儿童努力去学习,为实现伟大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要将音乐与舞蹈、语文、数学、外语相结合,促进其它学科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晓华,齐成军,王志安,“谈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2013年“音乐教育”。
2、傅华伦,王立芳,刘志兵“强调音乐欣赏教育的作用”2012“今日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