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学术·综合总第109期 >2023-06-06编印

家校社协同育人——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刊发日期:2023-06-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太原市杏花岭区建设北路小学   吴亚波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社区融合,学校、家庭本身位于社区中,父母、教师和孩子本身也是社区的重要成员,社区各种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影剧院、银行、企业、部队,甚至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如团委、妇联、旅游局等都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此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进行审议,草案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的原则。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并纳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就成为决定其成效的关键因素。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状况

  1.家长和社会在总体参与上不够充分。妇联、教育部门、学校和指导站的材料和工作产品较多,而家长参与热度不高,家校社之间沟通不畅,显得剃头挑子一头热。

2、已有社会教育资源的针对性不强。在社区,现有儿童活动设施、场所和材料的使用率不高。一些儿童活动场所陈设的书籍资料没有阅读过的痕迹,内容与家庭教育和儿童需求不符,活动材料多数未有使用痕迹,显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高,协同得不够。

3、家庭教育工作和社会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当下,家校社协同育人三方人员的专业水平存在差距,社会教育缺位较多,家庭教育存在定位模糊、方法不当等情况也比较普遍,家长和相关当事人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判别能力。在开展活动的主题选择上针对性不足,对家长或孩子急需解决的问题感知敏锐程度不高,开展活动的方式看重热烈对实效重视不够。更好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育人作用,就必须对它们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家校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且家校合作共育能使教育实现连续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长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校合作共育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有利于家校互相传递信息与交流。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日常表现,而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第四,有利于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家长是学校有效的教育资源,他们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对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提供帮助。学校可以利用家长这一有效资源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让学生接受好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第五,有利于家校互补,实现双赢。家校合作共育,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利于家校互补,实现双赢。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

1.创新家长学校活动形式,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以往的家长学校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学校领导或教师讲,家长负责听,主要是给家长播放学生汇报会、生活剪影以及学生特长展示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实际上,学生家长是一个较复杂的社会群体,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想做好家长工作,就要有明确的思路和途径。

第一,积极开展家长教育工作。要改变家庭教育现状,逐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综合素质。而兴办家长学校就是为了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因此,家长学校的教学重点在于统一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知识讲座,有效推动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方法的创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素质方面的作用,学校可将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列入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系统性指导。学校要结合家长的学习动机与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可采用座谈会或讲座的形式对家长进行辅导,为他们讲解一些具有针对性且实用性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及时解答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家教中的困惑,提高家长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激发家长家校合作共育的积极性,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第二,积极开展家长交流活动。开展交流活动,家长之间能相互分享教育经验,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家长交流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给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表现,还要对家长提出合理建议,除了让他们给孩子做表率外,还要让他们懂得赏识孩子,信任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交流活动中,家长可以畅所欲言,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都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2.加大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要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效果,就要加大教育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要利用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双向传播渠道,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一方面,教师要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传递给家长,以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一方面,家长要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及时传递给教师,为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家校信息实现共享,能使家校合作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只有兼顾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的综合表现,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如各科学习成绩、学习遇到的困难等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教师在学生的总结上写上评语和给出一定的建议,让学生将总结交给家长,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此外,教师要不定期给学生留家庭作业,作业的方式主要是口头交流,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家长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结合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为家长提供帮助。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加大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坚持请进来开会、走出去家访的原则

教师在家校合作中,应坚持“请进来开会、走出去家访”的原则,这也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家访是实现班主任与家长零距离接触的重要途径,也是班主任与家长互相认识、联络情感以及增强了解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班主任与家长的默契程度,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对家长言语相激或给学生打小报告,应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同时,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五、健全评价体系推进家庭教育可持续发展。

学校建立“督导评价、家长满意度调查、家长课程巡课视导、典型带动和政策激励”等制度,收集家长建议,提升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家长对学校是否开课与开课质量进行详细巡查,助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学校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应着重培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帮助家长应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要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打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