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学术总第140期 >2024-01-16编印

道德与法治教育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刊发日期:2024-01-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雁门小学  张仙魅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理论与实践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首先就要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来于需要,对道德与法治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每个学生都知道,但由于各个学生的认识差异,重视的程度就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须经常强化认识,这样才能激发最佳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认识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知识,思想文化,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都得到发展与提高。所以,应遵循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还差的心理状况,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如讲故事、搞社会调查,参观等活动。讲解也有各种方式,最好的方式发动同学们一起参与,如收集各种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事例,原汁原味地讲,或创作成生动的故事来讲,老师讲,学生讲。在收集与讲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认识。在开展这一活动中,同未定们收获颇丰,有个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还谈出了对这一活动的思想收获。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偏远山区的一个人,外出回家,在一个客运招呼站的路旁,看见一个军绿色的皮包,这一定是哪位乘客上车时丢失的,而皮包颜色又与地上草的颜色相仿,所以很久无人拾走。他拾到皮包后思考了一下,如果这丢失皮包的人这时找到,我一定原物奉还,但他也许已经走得远远的了,或者也记不起在什么地方丢失的了。他等了一会儿,客车来来去去,也没人来下车来找皮包,他把皮包就放在招呼站显眼的地方。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来找,他于是将皮包拿回了家。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万多元钱。嘿,今天运气好,自古捡的就是自己的,不要白不要。于是心安理得地放在家里慢慢用。但过了一星期,警察就找上门来了,说他拾到一个军绿色皮包。这就奇怪了,警察怎么知道,也许招呼站有监控设施,也许有人举报,总之自己捡包皮的事暴露了。他虽然如数交出了皮包和钱,但还是挨了批评,对他进行了法制教育。他终于提高了认识,什么捡的不是偷的就是自己的,那是过去的黄历了,拾得别人财物应归还,不能据为己有,他懂了。以后遇到这种事,他等不到失主来取,就应交给当地派出所。”这个同学讲完后还谈出了自己的感想。他说这个故事是最近从社会上听来的,我把社会上的评论与所学道德与法律常识结合思考,自己也提高了认识,这个活动很好。这个学生讲完,我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发表看法,如对那位农民的看法,同学们兴趣很高,他们讨论了。在班上发言时,有的说那个农民不是全错,他也有好的一点,那就是他有起码的良心道德,在那儿等了很久,目的是为了有失主来取,有的说有良知,但缺乏法律常识,不知道拾得的财物也应归还,不归还是违法的。他明明知道有归还的渠道(交给派出所),那人去当地派出所一问就可以取回,但他没这么做,这是错的违法的。这样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也总结了几点:一,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法。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二,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之一,从社会上收集道德与法治的事例,无论听来,从故事书上看来的,还是亲自看到的,都是课本以外“第二课堂”获得的,使学生们在生活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上发生的事相比较、印证,这就加深了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之所以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设计活动方案时,就要认真思考其目的,方式与对结果的预见。

将知识用于实践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又一举措。学了道德与法治常识,如果不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等于没学。毛主席说过,如果把革命理论束之高阁去不实践,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用处的。所以我很重视学生把所学理论落实在行动上的工作。虽然我不能全面地去管理学生,但应了解,收集他们在学习与生活的表现,对好的加以表扬,不好的予以分析、批评,提高他们的认识并加以改正。如,我从学生口头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随他父亲到外婆家去玩,吃过晚饭,外婆挽留他们住下来明天再回家,爸说明天一早就要上班,今晚不回去明天上班来不及。但他喝了酒不能开车,但爸爸说他喝得不多,误不了事。这时我发言了,说你喝的酒不少,如果开车回家,过检查站,仪器检测肯定酒精含量超标,这是醉驾行为违法的。严重的拘留或判刑。在我坚决的制止下,父亲才不亲自开车回家。他在电话里找了一位未喝过酒的有驾驶证的朋友来代他开车回去。事后我想我做得对,酒后驾车违法不说,如果还没开到检站就出了事故怎么办。我长大了也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听了这位学生的汇报,我很欣慰。我浇的思想之花,法治之花,终于结果了。这件事证明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了。又例:我还了解到一件事,也是我所教学生的一件事,那是体育老师告诉我的,他说有个学生很喜欢体育,尤其爱好打篮球,但他瞧不起同组的队员,说他们个个是笨蛋。操作中,他常常独自运球很久而不传递球。不管距球篮多远,也不传递给别人而自己投。败了,怨队员不争气,胜了把功归于自己。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不但不利于竞赛结果,还养成了不重视团队精神的不良作风,但他最近突然一反常态,改变了这种作风,赛球,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准则,他对本组队员不再瞧不起了,而是凭自己比别人强的球技耐心指导他们进步。打球时也表现出与组员协调作战的风格。问他为啥改掉了不良作风,他说是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学到了团结友爱,团队精神是当今事业成功重要因素。听到这里,我又倍感欣慰了,我每教一节课都要号召他们重视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用于实践,他们果然这么做了。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