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综合总第141期 >2024-01-23编印

根植教材 活动渗透 铸魂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渗透式思政实践思考
刊发日期:2024-01-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校  孙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课程思政,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课程思政的改革迫切需要落实课堂教学不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把思政教育渗透其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要从小将真善美的种子植入孩子心中,努力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育人需育心,喊口号、搞说教不能将育人落到实处,现行教材中语文课本选取的都是优秀文章,数学教材中生活化插图,英语学科的语言情境,课堂除了知识的感悟积累,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切实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为此我开展了渗透式思政的实践探索。

一、以学生为主体 抓住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看待学生,不能一味地将成绩作为重点,要从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评价学生,推动学生的全身心发展作为落脚点和最终目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提升中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共同发展。

二、以教材为依托 挖掘思政教育切入点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时,从学科特点出发,将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挖掘出来,适时、适量,采用恰当方式,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篇篇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这些课文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和课文内容相结合,在教学的同时向学生的心灵播下健康发展的种子。如在讲授小学语文统编版二年级《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时,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品读小虫子的烦恼和快乐之外,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对孩子人生观的教育:生活中有很多烦恼和快乐,如果能够以自信、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教学中既不失“语文味”,又融合了思政思想教育。

三、与时代同声 探索思政育人新高度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将新时代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创新课堂模式,深化红色主题教育。执教《七律·长征》时采取以语文教学为核心、爱国主题教育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让学生感悟诗情,通过出示地图、图片、视频、对比、朗读等多种教学手段带学生重温了长征的历程,让学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传承,让孩子的爱国精神得到升华。执教统编版六年级教材《金色的鱼钩》,可以呈现一节主题式的教学模式。以爱国为主线,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小说体裁的要求,通过“视频追忆”“人物剖析”“学生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人物优秀品质、深化红色精神,做到文化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双向渗透。

学科教学中注重榜样的影响。教师要关注时事,努力拓宽教材育人环境,从生活中、新闻报道中寻找时代楷模,为学生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了《桥》,认识了支书形象后,拓展了新时代抗疫英雄钟南山、李兰娟、凉山大火中30位消防英雄,引导学生感受危难时刻的那份义无反顾,那份使命坚守,学生见贤思齐,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作为榜样,潜移默化中向优秀的道德品质看齐,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四、以活动为载体 落实融合育人新思路

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形成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通过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适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通过仔细品味诗词、文章中写的细致生动,语言的优美,更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全方位思考,将学习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达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另外语文教材里,不少课文附有插图,这些插图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相得益彰,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仍是以形象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课文的插图正是完成这种思维过渡的得力工具。而图文并茂,恰恰又给我们向学生实施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契机,有的放矢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