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教研总第163期 >2024-07-09编印

厚植美育沃土 高质树人培元
刊发日期:2024-07-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小店区育杰小学校 郝连有

去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包括实施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等,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笔者认为,教育部部署安排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之举,是对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进一步落实,瞄准的正是现实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美育边缘化、知识化、应试化倾向。通过开展全过程美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可以说正当其时、很有必要。

一、美育是学生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五育并举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主题,而以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美育位列其一,是弘扬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的现代实践课题,对更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美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的美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在生活中用更加敏锐的观察力理解美的表现形式。同时,艺术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源泉,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美育提高人文素养表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在文学、历史甚至是哲学启蒙等方面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古今中外文明的智慧结晶,形成对美的向往。

美育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共为一体且相互交融,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升综合素养。一是以美引善,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自己的家乡和人民;二是以美促德,让学生热爱集体,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增强文化自信;三是以美润智,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在蕴含深刻的思考和哲理的艺术作品中启迪智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以美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是以美养劳,让学生在劳动中创造美,在实践中体验美。

显而易见的是,美育与其他四育的相互交融,使教育方式更加全面,让学生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体会美的力量、理解美的真谛,有利于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身心健康、勤劳智慧的新时代好少年。

当然,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与党和国家发展的要求相比,美育工作尚有不小差距。从思想理念看,美育是关乎学生成长的一种“精气神”,由美育而酿发的人之气质、气势、气场,是其他任何一门知识课都难以替代的,但遗憾的是这一观点还未深入人心。相反,不少人还认为它只是“唱唱跳跳”“秀秀演技”的游戏、娱乐,如果任由这个观点泛滥,将对美育发展,乃至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出现严重误判。从实施路径看,当前校园内的各种考试,几乎没有对学生在美育方面的素养有质和量的精准要求,客观上负面助长了师生、学校、家长忽视这些素养的全面认识和扎实培育。从学校的重视情况看,艺术课“遭挤压”、艺术师资“被边缘”、艺术实践“表演化”以及艺术氛围“碎片化”等现象在很多学校存在,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阻,造成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瓶颈,出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互相埋怨,却难以回答“创新型人才难以出现”的钱学森之问的尴尬。

二、美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相通契合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心系国之大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笔者身处基层小学教育战线,体会尤为深刻: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重视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整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是其发挥育人功能、服务社会的关键。从我校开展的美育实践来看,美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

美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美育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缓解他们的压力,从美好的事物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同时,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理解艺术的社会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更好地理解自己。此外,在美育教育中,学生能够通过创造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个过程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时代必然要求。美育不仅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还能借助美好的事物愉悦人的心理、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其基本任务是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影响和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自觉地按照美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塑造健全的人格,因而具有“入心、化人、怡情”的教育功能。

我校美育实践证明,开展美育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这种愉快的情感经历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一致。美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大致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小学生情感发展和审美提高。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美育教育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也可以在接触和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2.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在美育过程中,小学生可以从艺术活动中学会欣赏事物的内在美,理解美的真正含义,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世界。同时,美育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他们也在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尝试。

3.促进小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小学生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学生们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态度。

4.促进小学生抗压能力。小学生面临着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家庭压力等,心态容易受到影响,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美育通过艺术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逐渐学会如何应对压力、克服困难,运用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的来说,美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进行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并学会用更多的方法调节心理压力、排解负面情绪。

三、用心用情用力让美育在小学校园开花结果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美育工作,遵循美育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持续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新成绩。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并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美育之路。一是把牢把好美育“方向盘”,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二是筑牢夯实美育“奠基石”,全面提升艺术课堂教学质量;三是蹄疾步稳推进“新艺术”,全面优化“国画”、“舞蹈”、“创意美术”、“合唱”、“鼓乐队”等多种社团“新机制”,努力打造我校“名牌美育活动”,全面开创育杰小学艺术育人和特色发展新局面。

具体而言,我校主要以创新学校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为突破口,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贯穿于整个美育教育活动中:

——强化美育保障。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我们努力开发开足开齐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的各种艺术美育课程,涵盖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艺术形式,让学生通过欣赏经典作品,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师生互动形式,进行各种手工制作,真正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来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增设创意绘画环节,教授基础的绘画技巧,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意思维,鼓励学生发挥个人风格,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丰富美育活动。践行“让艺术看见每一个孩子”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庆六一等,融合社团表演、美育创新、综合实践、书法、器乐、舞蹈、陶艺等内容,全面展示素质教育成果。持续加力推动班级合唱更高质量开展,排练健康向上、有品质、有思想、有感染、有力量的合唱曲目,与音乐课外活动交融,延伸课堂学习,切实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巩固兴趣。关注并抓好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学生尖子成长,鼓励其积累优秀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

——统筹美育资源。积极探索“美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校内美育活动与学生兴趣相契合”等全方位美育教育模式,由美育学科教师牵头、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开展“全员育人”活动,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分学科推动制定美育教学指引,实现“全过程美育”“全员美育”的良好收效。

总而言之,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更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抓好学校美育的关键环节,让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美的力量在学生身上绽放光芒,让美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永驻不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