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综合总第168期 >2024-08-13编印

推行“双全”教育,幸福每一个孩子
刊发日期:2024-08-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万柏林区第十一中学校 刘晓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客观上,学生学业和考试负担重、攀比分数的问题仍然存在,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岌岌可危,学生核心素养急待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急需加强。

一、从校情出发,提出“双全”教育

我校地处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矿区老旧小区,经调查,100%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75%的家长只达到初中文化水平,辅导孩子作业困难,很多家庭甚至连一日三餐都无法按时保障。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我们认为,既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要充分给予学生在校内的学业辅导,并从知识技能、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综合素养等方面,做全面育人树人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费厄斯坦指出,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人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本人和“中介人”之间的互动。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告诉我们,学校和家长作为陪伴学生成长过程中学业教育与亲情关爱的中介者,更多地给予孩子学业指导与亲情的充分陪伴对于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提出“双全教育”理念,把学业交给学校,把亲情还给家庭。幸福每一个孩子,幸福每一个家庭。

双,即学业、亲情。双全,即学业亲情两不负。具体的说,就是把学业交给学校,把亲情还给家庭。学校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一生一床位的午休服务、午间作业辅导(辅导上午的作业)、下午作业辅导(辅导下午的作业),以及放学后的跨学科交互式课程的课后服务。当学生回到家以后,是没有书面作业的。回家以后的作业就是和父母陪伴,背诵、阅读、交流学习,分享和倾诉当天的在校情况,一起劳动,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

二、推行“双全”理念,落实国家“双减”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主要内容是全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学生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双全”教育提出并实现的路径,一是通过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辅导从而为课后的“没有”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这一理念的落实,促进“双减”落地,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每一个学子家庭的幸福。

“双全”教育的提出并实现的路径,二是课堂上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推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基本实现目标任务当堂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后学业负担。

推行“双全”教育以来,学校通过课上精品小班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实施,课下作业辅导的加强,以及书面作业的零布置,一张一弛的节奏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学生发展中心随机调研了50名学生和家长,他们全部高度赞誉“双全”教育的实施真正减轻了他们的身心负担,更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成绩。因为“双全”教育,学校名声鹊起,班级轨制也由一轨增加到三轨。虽然放学后没有书面作业,但是在太原市2023—2024学年度初中教学质量评估中,我校每个年级每门学科考试成绩的增值性评价总体在万柏林区名列前茅,成为太原市进步最大的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中考成绩位居区榜首。

三、践行“双全”理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双全”教育的提出并实现的路径,三是跨学科交互式校本课程的设置。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丰富、有趣、有益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校本课程,阅读、素描、美声、棋艺、国学、篮球、陶艺,既开发、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各种能力,更重要的,在各项交互式课程体验实践中传承中华核心思想、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实现了“转识成智,化智成德”的学习历程和目标,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跨学科课程”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去上,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点和原动力,真正让学生站在学校中央,做学习的主人,感受幸福的教育。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施行“双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施行“双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业水平,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归属和爱的需求”。人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寻求归属感和爱。这种需求可以包括家庭、朋友、社交群体等方面。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人类拥有最高级最复杂的情感系统,而这只能是在与安全亲近的人相处中才能形成建立起来的。未成年学生需要大人的陪伴才能感受到安全、亲密和爱,从而使心理健康成长。成年后心理有问题的人,大部分是在童年阶段没有得到亲人的良好陪伴造成的。可以说,没有大人陪伴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问题存在。

但是当下的社会,孩子们的学业非常内卷。从小学一年级起,作业写到晚上12点的比比皆是,完全挤占了孩子们和家长倾情陪伴的时间。心理问题成为了当今教育的棘手问题。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而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已达到15~20%,这一数字接近于成人。令人震惊的是有50%的抑郁症患者是在校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施行的“把学业交给学校,把亲情还给家庭”的“双全”教育对学生来说就是久旱逢甘雨。回家后,孩子们少了一遍又一遍重复的作业,少了大量的刷题,少了心里的焦虑。父母也少了检查、签字的焦头烂额。多了在一起的陪伴交流,喜忧分享,当孩子在学校遇到烦恼,当天就可以回家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家长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也有时间解读他的心理密码,关怀他内心的问题。有效的心理陪伴,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是“双全”教育的深层目标和可喜的成果。

实践证明,“双全”教育实施以来,师生的工作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增强,在各项考试、活动、比赛中成绩优秀,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并获得了教育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这正是“双全”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