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教研总第172期 >2024-09-10编印

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刊发日期:2024-09-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小店区光明小学校 王晓鑫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评价作为衡量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德育评价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评价内容单一、方法陈旧、主体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德育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德育评价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品德发展

德育是学生五育发展的核心,有效的德育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品德发展方向和标准,激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品德。

(二)促进德育工作的改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无论是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制定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系统有助于发现德育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优化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提供依据。

(三)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

中小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方位的德育评价体系能够确保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品德修养,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小学德育评价现状分析

(一)评价内容多变

虽然当前小学德育评价已经由侧重于学生道德知识的掌握情况逐渐向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方面的评价转移,但是小学生作为一个复杂的、多变的个体,评价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不断补充、修改,有时候会导致评价内容片面,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的情况出现。

(二)评价实施困难

目前学校已出台的德育评价体系经多次优化后相对完整,尽可能全方位促进学生品德方面的发展。但由于此套评价体系庞大,分支多,内容广,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将全部的评价目标逐一落地。

(三)评价主体缺失

在德育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成为唯一的评价主体,依次是学生,而家长及社区等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不足,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

(四)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往往需要经过教师的可以安排后将评价当作作业去完成,缺乏积极主动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机会。

四、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的创新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

德育评价是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型的育人理念,强调发展性、过程性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应继续普及和强化这种理念,促进多方评价主体的认可与支持。

(二)明确评价目标

小学德育评价应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目标展开,每位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方面的表现。从既要关注学生学科成绩过渡到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丰富评价内容

构建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除此之外,要及时更新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其他品质,将共性与个性品质有机融合。例:

1.道德认知

考查学生对道德规范、伦理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道德情感

关注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正义感等情感的发展。

3.道德行为

观察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实际行为表现。

4.道德意志

评估学生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的意志力和坚持性。

(四)创新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既注重量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又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观察和记录。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社区参与评价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五)强化评价主体参与

鼓励学生、家长及社区等多元评价主体积极参与德育评价过程,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评价主体的责任感和参与度,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1.教师评价

教师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价。

2.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3.学生互评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家长评价

家长从家庭角度提供学生品德表现的信息,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5.社会评价

引入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拓宽评价渠道,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1.观察法

教师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课堂表现等,及时做好记录。

2.访谈法

通过与学生、家长、教师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品德状况。

3.成长记录袋评价

制作“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的作品、活动记录、反思日记等,展现学生的成长历程。

4.情境模拟评价

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做出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五)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制定具体、清晰、可衡量的评价指标。

(六)加强评价反馈与指导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五、小学德育评价的实践预想

(一)“品德之星”评选活动

开展“品德之星”评选活动,制定了包括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多个方面的评选标准。评选过程中,采用教师推荐、学生投票、家长参与的方式,最终评选出每月的“品德之星”。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对积极向上品德的追求,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

(二)德育成长手册

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德育成长手册,记录学生在各个学期的品德表现、自我评价、教师评语以及家长反馈。每学期末,学生和家长共同回顾成长手册,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下一学期的品德发展目标。这一做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家校合作。

(三)社区服务评价

与周边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结束后,由社区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服务态度、合作能力、责任感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校。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丰富了德育评价的内容和形式。

六、结论与展望

小学德育评价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完善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

构建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是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小学德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评价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