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黄陵小学校 唐文婷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与主体性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新的高效课堂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较为单一。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干预过多,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三、促进学生思维与主体性发展的高效课堂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2.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引导自主探究
1.意义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方法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三)开展合作学习
1.意义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方法
(1)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优势互补。
(2)明确小组任务和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
(3)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如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促进小组内成员的交流与合作。
(四)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意义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实物演示、图形展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
1.意义
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2.方法
(1)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四、高效课堂策略对学生思维与主体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策略,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分析问题。
(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或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时,会感到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五、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三角形纸片,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测量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引导自主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他们通过剪拼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
3.开展合作学习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方法和结果。通过合作学习,他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鼓励质疑与创新
教师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质疑和创新。有学生提出可以用其他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如折叠法、推理法等。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二)案例二:《乘法分配律》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学校购买了50套桌椅,每套桌椅包括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每张80元,椅子每把40元。请问学校购买桌椅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自主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先分别算出50张桌子和50把椅子的价钱,再相加;有的学生先算出一套桌椅的价钱,再乘以50。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们发现了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3.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们分组讨论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和应用方法。他们通过举例、验证等方式,深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4.鼓励质疑与创新
教师鼓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进行质疑和创新。有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如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综合应用等。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想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六、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维与主体性发展的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开展合作学习、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等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主体性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施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高效课堂策略的实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效课堂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机制,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