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教研总第181期 >2024-12-03编印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刊发日期:2024-12-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米亚罗九年一贯制学校  陶林

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这种能力的获得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言: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奠基阶段,教师通过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有必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了常用的创新能力培养举措。

1.通过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有时创新需要一个“开关”,只有将该开关启动后,方可展开创新行为,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创新素养,为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做那个帮助学生打开开关的人,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冲破固有认知,赋予知识百变的形象,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奠定基础。基于此,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以案例为先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语文教学案例,赋予思维活性,激发学生思考与创新的激情,同时为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提供路径。例如,教师在进行《难忘的一天》的教学时,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讲述自己第一天当老师的情形,那时自己还小,还揣着对教学的满腔热情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天真与求知的脸庞,深刻体悟到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展开“难忘的一天”的探究,待探究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创想,如果在难忘的那天中一切如常,并没有发生那些难忘的事情,自己会有什么改变?待学生讲述结束后,教师应做好案例分析总结,同时引出教学内容,介于学生仍然保有案例分析过程中的热情,可为展开科学有效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其中,学生在案例分析教学法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阐述相关联想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同时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综合成效。

2.采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点亮生活的明灯,生活同样是创新的养料,源于生活的创新更具科学性,满足创新指导实践的功能,凸显创新能力落实成效。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若想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秉持与时俱进精神,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采用生活化教学法,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使思维被生活的火焰点燃,燃起创新的火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以“20年后的我们”为题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先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思考当前自己的状态,并联想自己20年后可能成为的样子,这种联想源于学生本体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可引发他们的共鸣,使学生的思维活性被激发,在课堂激烈的讨论中展开生活化联想,为作文创作提供养料,待学生讨论结束后,学生会形成基本的写作思路,便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展开高效写作。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以生活为载体展开联想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凸显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3.采用读后续写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读后续写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读后续写,在续写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文章宗旨,理解文章内容,还需在原有文章脉络基础上,依据事情发展规律展开合理化畅想,达成续写目标,其中学生续写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可形成创新思维,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创新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使创新更具科学性。例如,教师在进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时,可在阅读理解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展开读后续写,在全文脉络基础上开始作文创作,为实现写作目标,学生需读顺、读懂该文章,并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将无法理解的地方向教师反馈,教师以此为依据展开课堂教学,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同时,学生以《金色的草地》为“线”,以自己的想象为“风”,以所要写作的目标为“风筝”,翱翔在语文知识的天空中,感受语文知识的浸润,提升创新能力,凸显语文教学综合成效。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启蒙阶段,关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升文学素养的综合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创新教育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学习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