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 张美娟
小学中段学困生是指小学三、四年级行为上懒散、怠慢,甚至具有破坏性,缺乏自信及奋斗目标,易激惹、易发怒,甚至有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比如审题能力不过关、理解能力不到位、听讲效率低等等显性表现,更深层次的是缺乏自尊自信,缺乏思维力、探究力及创新力。
多元评价下小学中段学困生援助策略指的是设计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利用多元评价手段,研究出一套可操作的能够诊断、激励、促进学困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援助方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元评价下小学中段学困生“四点四步骤”援助策略。
“四点四步骤”是指寻找多元评价下小学中段学困生援助需要寻找的四个点和四个步骤。“四点”是班主任在援助学困生时要寻找的突破点,即寻找认同点、体验点、成长点和评价点;“四步骤”是班主任在援助学困生时采取的具体步骤,即激发内在潜力、设计活动环节、监督目标实现和打造持久续航。
1.寻找认同点,激发内在潜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们由于长时间的习得性无助,以及老师,家长及同伴的标签化语言,心里已经形成防御系统。只要涉及到他最敏感的神经,一定会像刺猬一样蜷缩成一团,浑身带刺,因此在学困生成长中想要给予援助,需要寻找认同点,借助同理心走进他们内心,逐渐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让他们愿意并主动完成任务。如“小成”同学,我专门创造课间走廊的偶遇,很崇拜地对他说:“听说(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兴趣点找话题)你画画很厉害?”他起初觉得我在敷衍,便盯着我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便真诚地告诉他,“你家墙上那么多你的画作,简直就是个小画家,你能画出运动会中精彩的比赛项目吗?”他问我:“你多会儿要?”此话一出,我知道有戏,便告他尽快。第二天一到校,他便拿给我看,顺便还给我当了回“老师”,讲了讲彩色环形跑道上接力赛的紧张时刻。就这样,我也会抓住做小报、制作标本的契机,表扬他,鼓励他,进一步激发他的美术潜力,建立自我认同感,找回自尊自信及自我价值。
2.寻找体验点,设计活动环节
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学困生们在动手操作的环节中专注力极强,思维也较活跃,积极情绪高涨。因此,在学困生成长中,想要给予援助,需要寻找体验点,借助“多维、互动+实践”的课程设计给予学困生们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让他们沉浸式的体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制作相框的劳动课上,“大王”课前没有组队成功,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后排,看着同学们分工合作,眼神中透出羡慕的神情,不一会儿,旁边的女生邀请她帮忙做相框的装饰物,他便按耐不住加入其中,加上“大王”操作,熟练,不但帮助两位女生完成小装饰,还在短时间内又做了一个相框。40分钟的时间,“大王”的相框惊艳亮相,而且坚固,远超过了其他事先组队的同学,因为亲身参与,“大王”还大大方方地讲述了制作过程,这次成功的体验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强项,在以后的劳动课中更是突出。
3.寻找成长点,监督目标实现
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利用学困生档案袋记录了他们的行为、认知、情绪和学习四方面的内容,每个月轮流谈话,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让他们按照先后顺序记录会改进的三个方面并询问他们希望谁来监督的意愿。我们三方共同签字,完成自我成长记录卡的填写。这样一来,学困生们知道老师的关注点会努力一阵子。当然,由于他们的毅力薄弱,需要同学监督,老师也会根据他们自己填写的成长记录卡完成情况给予积分奖励,集齐三张兑换红领巾奖章一枚。如班内小陈,他每次都会积极地去努力完成自己填写的成长记录卡的内容,完成一项,总会告诉我:“老师,我快实现新的争章任务了。”我也认真地聆听并祝福他。颁发红领巾奖章的时候,我都会很隆重地宣布获得红领巾奖章的名单,配上颁奖典礼的背景音乐,让他内心的满足感增强,愿意继续改变自己。
4.寻找评价点,打造持久续航
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导向的功能。因此,重视学困生的每一次评价,采用恰当的语言,得体的行为,舒适的氛围,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自己也有闪光点,也有存在的价值。每天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课堂学习方式体验也很多,只要有那么一点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一定要呈现,尤其是各项活动中同伴的真诚评价,会带来持久效果。如“大王”在实践基地“翻天覆地”项目中,借助自己的体力优势及不怕脏不怕累的状态,给小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被评为“农业小能手”的称号。像这样的活动,只要兴趣使然,学困生们也会在适合自己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力量,加上同伴、老师、家长的合理评价,他们定会蓄积能量,保持持续小赢的状态,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