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民
在湖北襄阳古隆中景区旁,有位潜心研究中医体质调理二十余载的医者。他既系统传承家学精髓,又创新性融合《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质辨识体系。其创立的“天人相应调理法”已纳入湖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相关论文被《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专题报道。
岐黄薪火代代传
周道银出身四代中医世家,祖父周秉仁早年参加赤脚医生培训,1958年荣获“湖北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在药香萦绕的成长环境中,他自幼熟读《医学三字经》《频湖脉学》,常随祖父上山采药,能辨别襄阳道地药材200余种。
“真正让我领悟中医精髓的,是家传的《内经图说》手抄本。”周道银回忆,这本清代先祖整理的读书笔记,用朱笔批注着五运六气与人体变化的关联。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他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今庸教授,系统学习《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为其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守正创新探真知
2010年,周道银在襄阳市中医院牵头成立体质调理研究室。他注意到《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的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表观遗传学”存在契合点。经过对3000例临床病例分析,他发现出生时节气候特征与特定体质存在显著相关性。
“比如庚子年冬季出生的群体,体质多偏燥热。”周道银解释,这并非玄学推测,而是基于气象医学研究——该时段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襄阳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减少40%,可能影响胎儿期体质形成。其团队发表的《出生时间与体质相关性研究》论文,获湖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辨证施治显实效
在临床实践中,周道银建立“四维辨证”体系:先天禀赋分析:参考出生时令的气候特征后天环境评估:结合居住地生态环境体质状态检测:运用红外热成像等技术病症表现辨证:遵循中医传统四诊方法曾有位慢性咳嗽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未愈。周道银发现其出生于1991年夏季(辛未年三之气),该时段襄阳出现持续高温干旱。结合舌脉辨证,判断其属“燥伤肺络”,采用养阴清肺方配合穴位贴敷,三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这个案例被收入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特色诊疗案例集》。
学术传承谱新篇
2018年,周道银主持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的体质调理方案”通过湖北省卫健委课题验收。该研究历时五年,采集2.4万份健康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节气变化与人体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立春前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常态值升高18.7%,与《素问·脏气法时论》“春气者病在肝”的论述相互印证。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创新“三跟三带”模式:跟师临床、跟研课题、跟学经典;带教技术、带写论文、带做科普。近五年培养基层中医骨干47人,其中12人成长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负责人。
大医精诚守初心
如今,每周二上午的专家门诊,周道银仍坚持手写病历。“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生命画卷,我们要做的是读懂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密码。”诊室墙上悬挂着李时珍画像,下方是他手书的《大医精诚》选段,砚台边摆着持续记录二十年的《临床心得札记》。
从家学传承到守正创新,周道银始终秉持“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理念。这位扎根基层的中医人,正用现代语言诠释古老智慧,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