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秘的种子”主题区域活动思路及价值
种子来源于大地、自然,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是很好的自然教育资源。如何让幼儿对种子产生探索的欲望,了解丰富多样的种子?为此,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开展“神秘的种子”主题活动。引导孩子通过采集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玩种子拼贴画、加工种子食品、种植等活动,认识种子,了解自然的物种丰富,深切感受种子对植物生长的意义以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索活动、游戏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初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脉络:
二、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种子,体验种子的多样性,发展幼儿积极思考的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2、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知道种子外部形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3、乐意参加种植活动,学习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发展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利用各种种子进行各类艺术创作活动,丰富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5、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提高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6、通过各类活动,激发幼儿观察、探索植物的兴趣,感受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神秘的种子”主题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通过环境指导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创设支持性的心理环境:自主、支持、鼓励、榜样示范、积极回应等。
2、创设适宜的主题环境:
●主题墙的设置:“我搜集的资料”“种子旅行记”“种子的秘密”“种子的生长”等内容。
●主题区域的划分:根据本班人数和活动特点设定区域,和幼儿共同商讨制定各区域活动规则,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述,易于幼儿理解。区域划分及规则如下:
(二)通过材料指导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区域活动中最主要的隐性指导策略就是通过材料物化活动目标,通过材料的层次递进引导幼儿有序地发展,通过材料调整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
主题区域材料投放如下:
(三)通过伙伴指导
1、伙伴间的相互学习和模仿。
2、幼儿间的以强带弱。
3、活动中设置共同的任务,引导幼儿分工与协作。
4、同伴间妥善解决冲突和矛盾。
(四)教师通过观察指导
1、观察区域的环境。
2、观察材料的使用情况。
3、观察幼儿的活动和发展状况。
4、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亮点和智慧。
(五)教师通过参与活动指导
在活动中,教师用平行介入和交叉介入指导的方式,作为玩伴的身份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或游戏活动。能更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六)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基本原则
1.跟随原则:指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活动节奏,不试图去引导乃至主导幼儿的活动方向,而应静静地“看”和“等”。
2.赋能原则:教师在活动中,特别是有困难的情景中,给予鼓励和情感支持,从而赋予幼儿能量,以激发其乐于、敢于去尝试、探索和冒险。
3.支架原则:教师在活动中,基于对幼儿的了解和最近发展区的判断,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架。
4.导引原则:在活动中,教师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基础上,考虑幼儿经验、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个体差异,对幼儿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
(七)通过问题讨论指导
1、活动前的讨论。
关于区域计划和活动规则的讨论;关于主题的讨论。通过活动前的问题讨论,逐渐增强孩子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中的讨论。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活动中间停止无法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随时组织小组幼儿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
3、活动后的分享讨论。
4、问题讨论。
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个平台组织幼儿去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之,主题性区域活动,以主题为背景,以区域为活动形式,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究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把主题课程的实施与区域活动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主题课程的实施更加深入有效;也使区域活动随着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更新、拓展,更灵活、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