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学术总第89期 >2022-12-20编印

聚焦深度学习 落实核心素养
刊发日期:2022-12-20 阅读次数: 作者:湖北老河口市第八小学 吴小静  语音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生学会了“圆的面积”,教师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吗?一条半径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圆的面积就是28.26平方厘米,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可能性,我们的课堂就会不断催生出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态。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课堂要由学生的“学数学”向“做数学”转变。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反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体验中发现,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发展,从面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一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应该怎样付钱?营业员又如何找钱?爸爸应该拿出100元给营业员,然后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从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强烈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