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休三中 韩彧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呵护学生心灵绿地的使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首先,班主任应具有稳定的情绪和理智的态度。
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中,班主任的情绪和态度对强化教育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强化学生的某些心理因素和行为,或者是对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倾向进行抑制和引导,班主任最常用的教育手段就是表扬和批评。要达到表扬和批评的教育目的,班主任善于把握其情绪表现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表扬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善于表现自己的“褒而不骄”的情绪,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表现出“威而不怒”的情绪。有些班主任平时不大注意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特别是碰到学生犯错时,暴跳如雷往往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形成情绪上的抵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损害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故此,班主任应该努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因自己的不稳定情绪扰动学生的情绪,特别是在心境不佳的情况下,要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的情绪,切不可把学生当作个人不良心境的“出气筒”。否则最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抗拒和抵触。从而大大降低教育效果,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其次,班主任还应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应该具有忍耐力和自制力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总希望把学生教育好,但在教育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班主任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就不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挑剔不满的语言和愁眉苦脸的神态,会使学生不愿和你交往,不愿配合教育工作;相反,如果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绪,这样既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利环境。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如:在五四青年节举行的“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中,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观念和思想;在开展“优秀班干部评选”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辅导,让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能力)——“自我评价”(相信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自我调控”(克服困难、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自我发展”(如何挖掘潜能、塑造良好个性)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2、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心育。
班主任在布置课室环境时,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奇思异想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动员全班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这一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三、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有效途径
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四、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是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有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班主任可开展多种多样有益活动,从而促使家长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科学、合理地了解及理解孩子。
1.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家长开设教育心理学知识讲座,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2.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从学生一入学开始,班主任就应该为中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为使家长科学合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服务。这包括有组织地为学生进行智力、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学生的气质及个性方面的测试和记录,并及时向学生家长汇报,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及配合。
3.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等活动,请学生向父母倾吐自己的心声。常言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班主任可以通过这面镜子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加以解决,发现优秀的经验加以推广,以使错误的家教方法得以纠正,使科学的家教方法得以发扬光大,力足中学生健康地成长。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意义上,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每个班主任都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