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教研总第179期 >2024-11-19编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刊发日期:2024-11-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西草寨小学校  曹秀萍

引言:小学作为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最为基础的阶段,对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小培养法治意识,培育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与价值取向,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让学生遵守同样的规定,失去个性,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自我。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仍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让学生了解更多遵纪守法与为人处世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有利于为思想教育奠定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强调核心素养的内涵为道德品质、健康生活与法治观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加深学生心中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三观形成,实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制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对于道德和法治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理解不透,教学中未能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重点。在教学中依然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采用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照本宣读,让学生死记硬背;或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随便翻看。这种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方式较少,有时生搬硬套,难以与学生产生良好有效的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活动体验,加强道德认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容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不持久,比较容易转移。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地选用教学方法。活动体验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品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于品德与法治学科的认识难度,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的“我们的校园”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自己的校园。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到新的学校,对于自己的学校中的好多事物还都不熟悉、不了解,并且都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中的环境布置、各种设施建设,并给学生讲述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亲身参观中获得了直接的学习经验,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注意将书本知识渗入到其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相对抽象化的学科,尤其是到了小学的高年级阶段,需要学习一些关于法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并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带动小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动力,提高小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学习。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国家机构”这一单元时,其中内容涉及国家机构的组成、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小学生会认为这部分知识离自己的生活较远,不愿意学习这些知识。教师就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导学的阶段,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给学生创立一个关于国家机构的教学氛围。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将不同的国家机构及其主要职责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知识,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和丰富化。学生在其中也很容易融入到这种教学内容中,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国家机构,让各个小组先进行组内的交流讨论,根据书本得知各个国家机构负责的不同职责。然后教师在全班中提出问题,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人,表达自己的机构对于这件事情应该履行的职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指导,及时观察组内的讨论情况,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和解答。小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融入到品德与法治教学的环境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能够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学习中的难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品德与法制知识。

(三)结合生活,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思辨能力相对较差,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让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明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并积极结合生活情境,在情境当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片段,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爸爸妈妈的性格演绎这些片段,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父母的爱。又比如,《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一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时期的校园环境,组织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校园中的花花草草,再将学生们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其将自己所观察到的花草的种类,小花的颜色等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然后教师再将各个小组整理出来的数据借助多媒体投放到大屏幕上,让每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贡献。

通过这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通过锻炼开阔个人视野,强化与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统计能力、观察能力等,对于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践活动,内化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政治性的学科,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化,但是这种教化最终要完善在行为实践中,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对人的心灵与行为的指导作用,才能体现教育的最终价值。小学阶段正是处于是非观、善恶观的形成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要多为小学生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例如,在学习《敬老孝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奉献爱心,与敬老院的老人进行交流,了解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情况和他们对自己儿女的盼望,明白老人最害怕的是孤独,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金钱而是有子女在身边能享受天伦之乐。小学生还可以和老人一起唱歌、跳舞,进行小游戏,给老人们带来快乐和关心。同时小学生也能更加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了解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困难之处,力所能及地给予老年人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关爱老人的优秀品质,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五)创新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当前,新型的教学模式较多,其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游戏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当中组织一些针对性的小游戏,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有关团结协作教学内容时,道德与法治老师可设置课堂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感受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如此一来,既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便于其掌握课本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提升其核心素养。

四、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可以奠定思想教育基础。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提升纳入教学计划中,并通过游戏、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