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教研总第196期 >2025-04-01编印

尊重·激活理念下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刊发日期:2025-04-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校 郑江丽

“尊重·激活”理念强调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兴趣点,通过音乐学科实践的方法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艺术核心素养。

“尊重·激活”理念强调素养本位,激活知识的素养价值。

那么,何为素养呢?例如我在一年级音乐课中带领学生初步感知X XX的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我先出示了2/4 X X |XX X |这一节奏型,学生很轻松且正确的拍击出了这条节奏型。随后,就这条简单的节奏型,我带领学生尝试了许多的玩法。

第一,根据音乐的要素强弱和快慢,我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速度和强弱,学生们更像做游戏一样轻松的完成了这一任务,潜移默化的掌握了恒拍、音的强弱和快慢。

第二,对这条简单的节奏进行了变形。在第一环节学生对这一节奏非常熟悉的基础上,我利用变化节奏位置的方法,对节奏进行重组,形成了新的节奏型,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便完成了这一学习任务。

第三,随机组合两种节奏型,分两组让学生拍出来,一组用跺脚的声势动作、一组用拍手的声势动作表现,形成了多声部节奏。随即,再将声势动作转换为多声部乐器合奏。

综上所述,一条简单的节奏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实现了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交融,这就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知识的素养价值的体现。

“尊重·激活”理念强调儿童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

我们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实施教学。例如,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经常积极调动学生听觉、动觉、视觉、触觉等,引导学生多感官地体验音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重视在音乐游戏和活动体验中渗透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除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关注全体学生外,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部分同学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优势潜能。

“尊重·激活”理念强调学科实践,使学生在真实情境、生活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应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学科实践给我的感触是最深最直接的。同时,《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了音乐课程的五个性质: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情感性、创造性,充分说明了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通过音乐学科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音乐的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成音乐的能力和音乐的素养。

依据《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学科实践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由知识的学习转化为素养与能力的获得,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导向。例如对2/4拍的认知,新的《艺术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里提出,能随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走步,并对二、三拍子做出相应的体态的反应。我认为,这种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就是当音乐作用于学生听觉里,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对音乐本能的反应和回答,表现出来的对节拍强弱规律的感知,这一现象就是存在于音乐课里一种最简单最基础、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学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