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教研总第196期 >2025-04-01编印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实践研究
刊发日期:2025-04-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校 王嘉

随着新课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传统的体育作业模式很难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如何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难点。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对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的现状调查与需求、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实践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实践策略。

一、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

1.家长对体育作业的认知与需求

通过对小学高段(5-6年级)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80%的家长认为体育作业的设计等同于课外体能训练。同时,60%的家长认为学生的自觉性较低、正常放学后和周末的课外时间不足、亲子互动的时间较短。因此,家长希望在作业时间设计上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多设计家庭共同运动的内容。

2.学生对体育作业的认知与需求

通过对小学高段(5-6年级)的学生进行调研发现,52%的学生参与动机较强,能够按时完成体育作业;16%的学生被动完成体育作业,32%的学生则是因为缺乏兴趣、课后其他学科作业较多经常忘记体育作业。

3.基于需求的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实践困境

目前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的实践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家长认知偏差与教育目标脱节。80%的家长认为学校布置的体育作业偏向于跳绳及室内锻炼项目,等同于“应试训练和体能训练”,在作业设计方面过分关注跳绳的达标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其次,学生需求分化与作业同质化冲突。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完成作业时难免会因此而产生厌烦心理,导致以消极状态应对。最后,家校合作和资源整合低效。由于环境因素、空间因素、家长指导力不足、学生自觉性较低,学校缺乏个性化服务平台等因素,都会导致体育作业实践困境加大。

二、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的实践策略

1.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的布置形式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体能素质、兴趣爱好及目标差异等方面考虑,采用“分层+自选”模式布置个性化作业。如:基础性作业方面要求运用“天天跳绳”APP进行跳绳打卡,最低目标200个;技能提升方面进行篮球运球绕杆,可以通过质和量两个目标完成;兴趣拓展方面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创编家庭健身操,和父母共同完成。学生可根据以上三类个性化作业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完成挑战。

2.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的评价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设计个性化作业的评价体系,如:过程性评价,学生可采用科学技术完成评价,利用已有的智能手环、心率测试仪等记录心率、时长等数据;?多元主体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亲自记录运动日记;也可以通过与父母互评,与伙伴互评的方式完成评价。

通过本研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且给出具体的事例设计,让体育教师清晰“为什么”要设计体育个性化作业,让学生知道体育个性化作业“是什么”“练什么”“怎么练”。通过进一步检验、探索,希望能够更好地设计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作业,为体育作业科学化、个性化实践推广提供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