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教研总第196期 >2025-04-01编印

“尊重·激活” 以生为本 ——以二上五单元《坐井观天》为例
刊发日期:2025-04-01 阅读次数:2795 作者:  语音阅读:

□ 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校 王娇

“尊重·激活”型课堂教学,就是构建将尊重理念与激活策略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积极、和谐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氛围。“尊重·激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十个原则进行解读,其基本理念有三,一是素养本位,二是学生为本,三是学科实践。

在不断践行“尊重·激活”型课堂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一切行动的实施都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素养本位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素养。以学生为本提出教学的一切措施应围绕学生来转动。学科实践亦是为了运用学科特有的活动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与实践活动,教会学生用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而言之,一切策略围绕学生而制定,一切行动为了学生而践行,以生为本是教师应该抓住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在“尊重·激活”型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抓住“以生为本”这一关键词,结合135育智课堂五环节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坐井观天》这一堂课。

一、尊重学生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知识理解

在生字“渴”和“喝”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首先出示口渴、喝水两张词卡,让学生先观察再进行比较,在学生发现两个字右半部分相同后,形成自己的区分方法。再通过视频支架,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了解汉字演变,将抽象的汉字符号变得更生动形象了。学生学习“渴”和“喝”的同时,顺其自然地掌握了形近字比较、偏旁归类等识字方法。

学生紧接着观察占格和笔画学习书写,写好一个字以后将生字放到词语中,又将词语放到句子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按照给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规范书写,最后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发现班级里的书写小明星。

在整个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以识字兴趣、识字方法和识字体验为重点,关注学生素养,激活知识与课堂。

二、尊重学生主体,激活动机与潜能

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以三次对话为线索,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故事的内容,努力让学生从中获得体验。学生在朗读中找到关键词,说出感受,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抓住学生找到的关键词“一百多里”“大话”等,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再读、再交流,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先行的结构能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学习动机。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独特性和闪光点,对学生的参与表现进行赏识和赞许,及时送上丰富、有针对性、充满鼓励的评价语。如“你的声音真洪亮!你的儿化音读的真准确!你读出了疑问句尾调上扬的特点!”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一体化。

在评价过后教师进行及时追问,尊重学生的天性本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探究动机。如“你飞了多远?你觉得100多里有多远?100多里的飞行过程会飞过哪儿?”学生联系生活能说出“高大的桥梁、辽阔的草原、绵延不绝的高山”等等。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问题,让100多里不再是课文中的一个数字,变得立体而丰满,能够跳出课本,联系学生生活。

三、尊重学生完整体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本堂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演一演 悟道理”的环节,尊重学生的完整体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在表演之前,教师设置一连串的追问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寓意。首先,孩子们实现角色互换,把自己当作青蛙跳出井口,想一想,青蛙会说什么。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编故事结局。其次,学生作为旁观者又想对青蛙说什么?最后,回归生活,你又想对自己说什么?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初步体会到寓言故事的道理。

在最后的表演过程中,学生戴上生动形象的动物头饰,增强情境真实性,在融会贯通中学习。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能够根据关键词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还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进行表演,最后进行组内点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完整的活动体验,并且激活了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活动体验,激活学生知识运用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剧《揠苗助长》,把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文体与生活相联系,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寓言故事文体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再拓展课外的守株待兔等故事,不仅实现了寓言故事这一文体的学习,而且激活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中处处也能应用学问,孩子们能够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义务教育改革试验区不断探索的前提下,在135育智课堂学导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切忌故步自封,应该紧紧抓住“以学生为本”这一中心点,构建真正有效的“尊重·激活”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