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校 闪彬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尊重”是行为原则,“激活”是目标原则,核心素养导向的“尊重·激活”理念是小店区作为义务教育改革试验区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语文课程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教学评一体化,尊重学生主体激活动机与潜能
在课堂伊始,学生上台指井沿,摆小鸟的位置,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激活儿童的学习动机,思维落地生花趣学点燃智慧。课文第一次对话中,学生变身青蛙和小鸟打招呼。教师评价语“你的儿化音读得真准确!你读出了疑问句尾调上扬的特点!”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一体化,尊重儿童的天性本能。随后教师提问;“你这只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呢?”紧接着对“小鸟”追问:“你飞了多远?你觉得一百多里有多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抓住了关键词“一百多里”进行点拨,学生联系生活能说出“小鸟飞过了高大的桥梁、辽阔的草原、延绵不绝的高山”。
这些问题也是简单而又有梯度的支架,螺旋式上升,一百多里变得立体饱满,从课文延伸到生活。立足儿童学情,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到最后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重读,拉长读一百多里,试图读出远的感觉。通过教师评价和学习支架,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任务明确安排合理有序,自己沉浸式画、读、想,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创设情境,尊重学习规律激活应用与创造
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在课堂活动:悟道理环节,教师通过语言渲染情境:森林里下起了大暴雨,井里水位越升越高,小青蛙离井口越来越近,他决定听从小鸟的建议到井外看一看,于是他两腿一蹬,猛地跳出了这口井,哇!他看到了什么?”通过渲染,尊重了学生的活动体验,进一步引导他们在探索中学习。随后和同桌之间说一说,演一演,一位学生的生成非常精彩,他说道: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见了嫩绿的小草和鲜艳的花朵,远处一座座高山连绵不绝,一条宽阔的河流从山上流入大海,太阳快要下山了,西边的彩霞被照得五彩斑斓,他一下子惊呆了,于是对小鸟说:“哇,井外的世界真美,天空真的是无边无际,是我弄错了,我再也不认为天和井口一样大了。”正是尊重了儿童的活动体验,学生整节课才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激活知识运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火花,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了寓言故事的道理。
三、尊重教学本质激活知识与课堂,让核心素养落地
在随文识字环节,对“喝”和“渴”的教学中,教师尊重教学生成特性,关注学生素养,首先出示口渴、喝水两张词卡,学生先观察发现两个字右半部分相同,形成了自己的区分方法:口渴了需要水,渴字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再通过视频支架,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了解汉字演变,将抽象的汉字符号变得更生动形象。
在写字环节,观察占格和重要笔画,写好独立的生字,将字放到词语中,又将词语放到句子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给定评价标准后,学生开始按要求规范书写,最后再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发现班级里的书写小明星,有学生评价道:“他的字,笔画不是零零散散的,而是紧凑的。”这样有效而又一针见血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
从随文识字再到形近字的区分然后朗读词语,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字,经过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学习建构汉字的认知的同时,顺其自然地发展自主识字能力让识字伴随着快乐的体验。
综上,基于新课标和“尊重·激活”理念指导下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重构教学方式,设计多元评价,学生能突破“井底”的局限。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知识获取方式的改变上,更体现在思维方式和能力结构的提升上。未来的教育,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更多可能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